9月13日在奥园校区,我有幸聆听了六年级组研讨课,此次研讨主题是“语用视野下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提升的实践研究”,以名人传记类课文为例,赵老师执教《小草与大树》,曹老师执教《轮椅上的霍金》。这次研讨课我获学到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
赵老师的课板块清晰,先从复习导入,让学生先用一句话评价勃朗特,再用一个词概括,并找一找选取了哪些典型实例;接着关注第二小节,找出叙述了夏洛蒂·勃朗特艰辛的语句,关注“尽管……之门”这句议论句;而后聚焦第三小节,读好信、读懂信,思考为什么感到锥心的羞惭;重点联系2、3小节在写法上的相似之处,引出叙议结合的写作手法;最后自学4-6小节,思考叙述部分与议论部分的关联。整堂课的重点在于让学生了解先叙后议、叙议结合的写作手法,体现了育人价值的两方面,一方面是思想价值,一方面是学科价值,语文学科价值表现在写法和表达特点,抓住议论句、抓住叙议结合的写法,是一大亮点。不足之处是,赵老师在引出叙议结合之前的铺垫不够充分与清晰,在片段指导时,可从一段文字再到一个词进行概括,关注第二小节时先找谢生活艰辛的文字,再找作者对这段生活的观点,将记叙与议论相对应,这样学生更能理解什么是议论句,怎么样的表达就是叙议结合。
曹老师执教的《轮椅上的霍金》用抓关键词和典型场景的方法,如:答记者问时的两处“还能”以及三处微笑的细节,带领学生读出并理解霍金不仅是物理天才,更是生活的强者。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能合理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对学生的即时评价具有发展性和激励性。这节课最后环节是拓展练笔,为霍金谢一段悼词,做到了每节课给学生留下练笔的时间。不足之处在于:悼词是学生刚刚接触到的,曹老师在任务布置前没有说清写悼词的要求:①用第三人称②借助材料回忆生平事迹③对其评价、所做贡献等。不同身份悼词的内容不同,并且也可运用叙议结合的方法,兼顾思想价值和学科价值。
这两堂课都紧紧围绕高年段“理解、感悟、表达特点”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展开,有亮点也有不足,总的来说都注重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是富有深度的研讨课,我获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