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听了曹老师和赵老师的两堂课,感觉收获很多,这两堂课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教师能充分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更多的时间去读去感悟,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学生能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去抓住文本的关键词去读出自己独特的感悟,在这个基础上,两位老师能紧扣语文学习中学生年段特点对学生进行高位的引领,比如:赵老师在点评学生抓关键词时,重点指导了学生可以抓住动词“钉”,“昂起头”,这些动词更能体现出人物的情感,还有抓住文本中两次出现的“小草”和“大树”,这些特殊性的关键词,赵老师能引导学生去品读,在此基础上,赵老师更是引导学生去关注文本的表达形式,要学生去思考叙述和议论之间的关系,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就明白了,文中有的段落是先叙后议,有的段落是先议后叙,还有的段落是夹叙夹议。学生也就明白了叙和议相结合是为了更好的突出文章的主题思想,凸显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精神魅力。而曹老师在教学中也引导学生去关注文中几次出现的关键词“必须”,“还能”、“还有”引导学生去品味霍金的品格,在此基础上,曹老师也引导学生去关注文本的表达形式。这样的表达形式更能让文字有表现力。学生抓关键词时学生抓得可能都很散点,但两位老师都能引导学生去关注文本中重复出现的或有特殊意义的关键词,让学生有针对性的去品味。

九月评课稿
发布时间:2018-09-17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陶可萍
![]() ![]() |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