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9.18在薛家中心小学本部校区聆听了顾雪琪老师的《认识乘法》和陶晓洋老师的《认识线段》两节概念课。通过听课和全组评课,也让我深刻认识到了概念课的重要性。
在顾雪琪老师的《认识乘法》课上,整个教学过程清晰流畅,目标明确,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能积极举手发言,紧跟老师步伐。顾老师用参观动物园这个情景贯穿整个教学重点过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主动倾听,探究。通过走进顾老师的课堂让我看到了她课前的精心准备,板贴,板书整洁清晰;对教学内容熟记于心;课堂教学游刃有余。而陶老师的课堂又是另外一番景象。陶老师课前精心研读了优秀的案例和相关论文,这种探索精神值得我去学习。在研读相关材料的基础上,陶老师对教学内容有自己的理解,并能通过思考把自己的理解加入到课堂教学中。整节课老师肢体语言丰富,情感充沛,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拉毛线的活动学生参与度高,直观有趣的与线段相结合,讲抽象的线段概念变得形象直观。两堂课都上出了自己的风格。但同时,我也有几点自己的思考和建议。
一、问题指向不明确
《认识乘法》中,顾老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观察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说说你的发现。这一问题学生可能不能很好地理解教师的意图,导致不知道观察他们的什么联系,不懂该怎样去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这里,顾老师后来补充了一个:什么样的加法算式可以改写成乘法算式?这个补充的问题显然能让学生更加明确的知道应该去观察什么,给出了方向。而不是空而大的观察,说说发现。在大问题下设置针对性强,目的明确的小问题,才能让学生如抽丝剥茧般自己发现特点,从而做到真正的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而不是老师给出的死板结论。好的问题的设置能引导学生思考,也能让整节课更有条理。
二、重难点不突出
顾老师对乘法算式的出现,乘法算式的意义讲解不清晰,对如4个2相加等于8可以写成乘法算式4乘2等于8,也可以写成2乘4等于8,对乘法的两种算式强调不够。这就导致后续的练习题中学生思维定式,认为4个2相加等于8只能写成4乘2等于8。追根究底,还是在乘法算式的意义上解释不清楚,重难点没有突破。
陶老师在操作中花的时间较多,但对于线段的本质特征强调不多。线段的两个最本质的特点1.直直的。2.有两个端点。陶老师没有板书给出,如果能够增加板书,这一部分将更加清晰。学生也能直接抓住课堂重点,明白什么样的是线段,线段有哪些特征。对于之后画线段,找线段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缺乏生生互动
课堂更多呈现出来的还是点对点,老师对某一个或某几个学生。这也是我教学中存在的情况。往往会忽视生生互动。在课堂上应尽可能多的让孩子参与进来。可以多把时间放给孩子,让孩子自己去体会感悟。通过他自己的独立思考,同伴互说,老师再典型讲评,这样学生能真正的进入课堂,而不是游离在课堂之外。资源呈现可以多样化,体现学生的真实情况,从而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某一个点学生明显掌握不够好,立马停下来重新点拨一下。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每个孩子真正学会这个知识,并会熟练的应用。生生互动应成为课堂的常态。、
在之后的教学中,我也会逐步调整自己的课堂设置,多问问自己还有哪里可以改进。争取把每一堂课上好,让班里的孩子喜欢上课,喜欢上数学课,喜欢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