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寨沟》 这篇课文是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文章以生动的笔墨,饱蘸着对祖国山河的一片深情,精心描绘了九寨沟奇丽美妙的自然景观,使人不禁陶醉于九寨沟那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里,折服于灵幻的异兽珍禽的童话世界里。文章层次清楚,语句清新,辞藻华美,重墨浓情,易于朗读和背诵。
课文中的风景美,但文字更美。教学时既要让学生通过感悟优美的文字领略九寨沟仙境般的美景,也要把领略九寨沟的美景融入到对优美文字的深刻感悟之中。 今天我执教了《九寨沟》一课,下面我将对自己的这节教学进行如下方面的反思。
第一、在朗读中感悟课文,感悟九寨沟的美丽。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从朗读中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这也是苏教版的特色。从教学过程中可以看出,我安排了“快速读课文—细读课文—精读课文—美读课文”层层递进的方式,通过默读、自由读、配乐读等方式培养学生朗读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3自然段的感悟中,学生选择最喜欢的一处景观说说自己的体会和感受。中间穿插各种图片资料,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说一说,动一动,然后在音乐声中自读自悟享受美
第二、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理念。《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在这节课中,3自然段在小组内合作探究,4自然段学生自学。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感悟到了主人的乐趣,激发了学习的欲望。“阅读教学是学生、文本、教师之间对话的过程。”小学生由于知识经验有限,他们对课文的感悟总是不全面的。而教师的点拨、指导常能启发学生,促使学生自主顿悟,并且教师还应该指导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阅读方法,比如发挥想象、理解的方法等,在情绪低落时调动,在迷茫时导方向。学生交流时遇到了障碍,教师进行示范。如“一座座雪峰插入云霄,峰顶银光闪闪”,教师提问“你从哪些词语体会到雪峰的什么特点?”这样学生就知道该如何进行交流了。在体会最后一自然段的作用的时候,教师进行了点拨“省略号前面半句和上文是什么关系?后半句和上文什么地方有关系?”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循序渐进掌握了学习的方法,自主学习的效果就能迅速的提高。他们今后在自主学习中阅读能力才能不断提高。
第三、在互动探究中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在学习3自然段的时候,让学生在自学时,出示阅读提示:“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想想作者介绍了那几处景物?用铅笔标出来。在读的过程中,看看你最欣赏哪一处?并画出相关的语句,放声读一读,闭眼想象画面细细体会。”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就已经掌握了这一段的学习方法:读--找--想--读--讲。而4自然段的结构和3自然段的结构相同,所以在学习4自然段的时候,我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学生就会把前面学到的方法“1.抓重点词语。2.展开想象。3、真情诵读。”迁移到4自然段的学习中来,根据自学阅读提示学生兴致盎然地品读课文,积极参与动口、动脑、动手,在不知不觉中去获得学习的方法。这样在教学中落实了学法指导,真正做到了“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当然,这一课的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如对朗读指导不够到位,没有具体细化落实到某个词中。例:湖泊的美和多具体体现在哪呢?一是湖水的清澈,二是色彩多,三是湖泊多。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字里行间去体会湖泊的这些特点。句子“大大小小的湖泊,像颗颗宝石镶嵌在彩带般的沟谷中。”应引导学生从“颗颗”这些词去体会湖泊的多而美,可通过句式对比,让学生在对比中去体会。另外,缺乏关于九寨沟课外资料的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