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门销烟》一课记叙了1839年6月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的经过,揭示了虎门销烟的伟大历史意义,讴歌了中国人民爱国御侮的斗争精神,是一篇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这是一个大快人心的壮举,因此我在教学时,时刻把学生的情绪集中在“壮举”这个词上,首先感受销烟前的隆重、壮观,让学生自己读了第二自然段之后从文中的“水泄不通”、“彩旗林立”看出场面的隆重、壮观,然后让学生读出这种场面;接着进一步引导从将要下令时的情景和销烟时的情景中发现“礼炮轰鸣”、“群情沸腾”,让学生边读边想像当时的情景,把气势读出来;最后让学生想像自己也在现场,自己也在欢呼,体会出销烟在老百姓的心中是大快人心的,体会出人民的那种爱国的感情。最后,面对林则徐的雕像,你还有什么想说的?在体会“壮举”这一环节,我仅仅只让学生结合课文体会,而没有联系历史背景,由于年代久远,学生对于“虎门销烟”对中国人民的伟大意义其实是很难理解的,另外,让学生面对林则徐雕像想象说话时,学生们也许是有话不知如何说,当学生说到自己的感想时,我又不善于去引导、总结,因此造成在这一环节上有些浪费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