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博文
十月反思--《庐山的云雾》
发布时间:2018-11-04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卓晶晶

《庐山的云雾》中运用大量比喻的修辞手法以及总分的写作方法,用优美的语句,突出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的特点。

首先,在上课开始我就出示了文章最后一句话:“云遮雾罩的庐山,真令人流连忘返!”由学生理解“流连忘返”这个词语来抛出问题“庐山的云雾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魅力呢?”,以此来引出文章的重点内容,即庐山云雾的特点。

在第二自然段中,我让学生用读最吸引自己的一种姿态的云雾来展开学习。在本小节中,作者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来展现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结合课件展示了山头、山腰、山谷、山峰的图片,让学生能更直观地理解文中比喻句的形象与妙处。并激发学生想象,除了可以用这些比喻还可以怎样去形容呢,学生又分别将山头、山腰、山谷、山峰的云雾比作是白色蘑菇,一串白项链,甜甜的棉花糖,一大块白纱布。

在第三自然段的教学中,抓住学生对“瞬息万变”这个词语的理解来展开教学。学生们理解了“瞬息万变”就是指云雾变化快而且多。然后到文中去找表示云雾变化快的字词,从字词中理解快,并重点理解加深记忆便于背诵。而对于体现庐山云雾变化之多,作者又用了比喻的手法。而在这一自然段中作者的比喻只有四种,作者用了一个省略号来表示不仅仅只有这些变换,还有更多更多的变化。因此,在这里我设计了一个说话训练环节。让学生用“刚刚还是 ______,转眼间_______ 。”“明明是_______ ,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它又变成了________。”的句式来想象庐山云雾的瞬息万变。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Copyright© 2018 常州市新北区薛家中心小学 版权所有
    地 址: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薛家镇 邮编:213125 苏ICP备08007291号
    联系电话:0519-85951757,85953527 传真:0519-85950502 电子邮件:czxjx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