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评课
10月25日,秋意渐浓,我有幸聆听了贺维娜老师执教的课文《秋天》。贺老师展现出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优良的语文素养,整堂课有许多闪亮之处,孩子们从语言文字中切实感受到秋天的变化,我也学到很多。
亮点一:导入多元化,情感态度与方法能力共同渗入。贺老师开门见山,直揭课题,她在黑板上写下“秋天”并标好拼音,隽秀的字体给人美的享受。“我写我也写”,孩子们在口令声中主动伸出手跟着贺老师一起写课题,写字教学在上课初始便渗透其中。接着贺老师像变魔法一样拿出一个橘子,说:“秋天给我们带来了一份礼物,你们看。”孩子们亲眼见、鼻子闻,秋天变得可观可感。贺老师的过渡语十分自然:“秋天的礼物可不只这一个呢!”紧接着用便课件出示一幅幅秋天美丽的图片,并配上优美的音乐,孩子们都陶醉在美丽的秋景和动听的旋律中。此情此景,当然不仅仅止于用眼睛看,贺老师及时抓住教学资源,启发学生们用一句话赞美秋天,训练了学生的说话能力。
亮点二:过程板块化,教学思路清晰。生动有趣的导入激发了学生对秋天的兴趣,调动了课堂氛围,之后便引导孩子们轻轻翻开语文书,去课文里找秋天。这篇课文与学生们之前学习的识字和拼音不一样,它是第一篇真正的“课文”,学生们对“课文”这一形式是陌生的,面对课文该如何学呢?贺老师首先告诉孩子们课文有属于它特殊的印记,那就是自然段,句子前缩进去两格,就是一个自然段。贺老师带着学生找齐了自然段,又带着他们认识标点符号,小圆圈就叫句号,贺老师和孩子们一起找每段中共有几句话。通过这个版块的学习,学生们头脑中形成了“课文”的概念。下一个版块贺老师从词语出发,抓住“天气、树叶、天空、大雁”这一词串,运用多种朗读形式,指名读、小组赛读,在朗读中学习二会字,并发现大自然在秋天发生的惊奇变化。词语也有精读,本课中轻声和“一”的变调是教学重点,“凉了、黄了、叶子”,贺老师在教学轻声时教孩子们将最后一个字藏起来,藏在喉咙口,这一“藏”字既告诉孩子们什么是又轻又短,又听着活泼可爱,符合孩子们的思维,易于其理解轻声这一抽象的概念。教学“一”的变调时,贺老师引导学生说“有个调皮的字‘一’”,知识点不再枯燥,课堂一下子趣味盎然。最后的版块是生字教学,“我会读”、“我会写”、“我会用”,小版块也清晰明了。
亮点三:评价语丰富,评价及时有效。在观察图片说图片时,贺老师评价:“你的观察真有序,从天空到地面,从上到下”,不刻意灌输,却让学生们知道了说话的有序性。再如有学生上课走神时,贺老师没有严厉训斥,而是笑着问:“你是不是被秋天迷人的风景恍了神?”既提醒了孩子,又温柔地将其拉入课堂,未打扰课堂秩序。
听了贺老师的课,我对这篇课文也有了更多的思考:①新课开头导入时可更简洁,图片展示不宜过多。②四会字是教学的重点,可以用生字开花、编字谜、找朋友等方法使四会字教学更加精彩。③重视朗读,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生疑,这样朗读才有意义。
最后,非常感谢贺老师精心准备,为我们带来了一堂生动精彩的《秋天》,我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