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博文
《“东方之珠”》教学反思
发布时间:2018-11-12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黄金萍

《“东方之珠”》教学反思

《“东方之珠”》是苏教版第五册的第13课,这是一篇让学生积累语言,培养美感的好教材,能激发学生热爱香港、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这篇课文文质兼美,以优美的笔触描写了香港“迷人的沙滩”、“著名的公园”和“繁华的街市”,赞美了这颗无比璀璨的“东方之珠”。

一、结合画面理解词语。

出示群楼林立图,让学生观察后说说“鳞次栉比”是一种怎样的景象?”学生观察后自然而然说出“摩天大厦很多,一座挨着一座排列着,很密。”出示铜锣湾整体图,学生根据画面可以说出从“琳琅满目”可以看出商品多,使人看了眼花缭乱。“人流如潮”说明人很多,铜锣湾真热闹。这种方式不仅降低了词语理解的难度,同时也增强了学生运用词语的能力,学生学习起来很直观、轻松,变得更加乐学、爱学。

二、播放视频让学生身临其境。

课文中写道:香港的海洋公园举世闻名,那里的海豚海狮的精彩表演吸引了许多前来观赏的游客。在此,我播放海洋动物的精彩表演,如动物们表演的“顶球”、“钻圈”、“举重”、“嬉水跳跃”等,让学生么身临其境,感受观赏的乐趣,从而更好地体会“举世闻名”一词。

三、侧重不同,紧抓 “东方之珠”。

课堂上,我紧抓课文中心句“香港,真是一颗无比璀璨的东方之珠”展开教学。在第三段中我让学生抓住“顶球”、“钻圈”、“举重”、“嬉水跳跃”等词语,结合生活经验展开丰富的想象,说说还有什么“精彩”的节目,用“有的……”来进行说话训练;学习第五段时我抓住两个比喻句引导学生读懂“灯的海洋”的含义,然后再让学生欣赏夜景图片,感受香港夜景之美。

当然,在课堂上还存在很大的不足,比如教学形式较为单一,不够丰富灵活。本课虽然采用了多种形式的读,但各段的教学形式大同小异,没有新意,易让学生倦怠。这需要在今后的课堂上好好努力。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Copyright© 2018 常州市新北区薛家中心小学 版权所有
    地 址: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薛家镇 邮编:213125 苏ICP备08007291号
    联系电话:0519-85951757,85953527 传真:0519-85950502 电子邮件:czxjx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