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博文
《爱之链》教学反思
发布时间:2018-11-14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张建妹

《爱之链》教学反思

《爱之链》是一首爱的赞歌, 文章极其细腻的描写了发生在一个严寒的冬夜中充满爱的故事:下岗的乔依无偿帮老妇人修好汽车,老妇人在用餐时又得到了乔依妻子的细心照顾,也受到了爱的感染,留下一些钱,悄悄地走了。文章赞扬了人间的友爱互助,告诉人们:当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应该伸出援助的手。

第一次读到这篇文章,就被深深的打动了。文中流露出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令人感动。尤其是结尾处巧妙的构思,使文章中心得到升华,揭示了生活中这样一个说法:好人有好报。

这样一篇充满爱的文章,又是通过细节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怎样让学生充分感悟,受到感染、启发呢?如果咬文嚼字,每一处细节都细细品味,显然是不可能的。40分钟的课堂,必须有所舍弃,突出重点,有所侧重。而我本人最突出的缺点就是分析过细,虽然可以呈现学生由不会到会的过程,但节奏过慢,拖堂则是明显的缺憾。所以,我首先应该把握的是,避免繁琐分析,考虑怎样在四十分钟之内圆满的完成教学任务。其次,既然文章是通过描写人物的神态、动作和语言来表现人物的品质,那么在课堂上,我就要引导学生充分感悟这一特点。文章前后照应巧妙,在理解课文时,一定要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思考问题,感悟学习文章巧妙的构思方法。第三,我希望在课堂上能够营造一种充满爱的和谐的氛围。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因为人与人的互助互爱,生活那么美好,即便是遇到困难,但困难总会过去,光明终会到来。

那么,怎样使自己的教学思路流畅,既能抓住细节描写,又不拘泥于琐碎的分析呢?我想,关键是让学生自己去感悟、体会,让细节从他们的口中流出。所以,我把重点放在用问题启发学生思考、联系课文内容理解上。

一、深情导入。精心设计导语引入课文学习。由老妇人车胎瘪了,心情怎样开始,抓住描写老妇人的词句,她又冷又怕,几乎完全绝望了紧张体会她当时的心情,结合前文她在这荒无人烟的地方已经等了一个多小时了”“在冷风中微微发抖,看见脸上带着微笑的乔依,她反倒紧张地闭上了眼睛。了解她又冷又怕的原因,在荒郊野外,飘着大雪的黄昏,车子坏了,半天看不到人影,一个矮小无助的老妇人,多么需要帮助。老妇人的无助体会越深刻,接下来越能感受到乔依的热情、真诚。

二、直奔重点。重点段第4自然段,整段都是描写乔依如何给老妇人修车的。如果让学生逐词逐句地说,谈体会,未免琐碎。所以,我采用了帖子上一些老师的做法,让学生说说你看到了怎样一幅画面。通过这样一个问题,把这些琐碎的细节整合起来,学生感悟侧重点不同,互相交流碰撞中,抓住重点词句,感悟乔依修车的艰难,如他的脚腕、手被蹭破了,顾不上擦流出的血为了干活方便,他摘下了破手套,两只手冻得几乎没有知觉,他喘着粗气,清水鼻涕也留下来了,呼出的一点点热气才使脸没被冻僵。确实是发自内心的真诚的帮助老妇人修车。同时,也感悟到乔依家庭生活是贫苦的。

三、注重过程衔接。5——8节的学习导读与理解相结合,重点理解第六节,抓住天经地义,结合前后文了解乔依之所以没有想得到回报,是因为他在困难时常常得到别人的帮助,所以才认为帮助有困难的人是天经地义,理所应当的。而他一直就是这么做的,则是为理解课文为什么以爱之链为题埋下伏笔。

四、扶放结合。第一个故事指导学,第二个故事以填空的形式,让学生自学,根据课文内容把句子补充完整。学生感悟虽有不同,但都围绕课文展开,反倒发散了思维。

五、注意整合。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让学生联系全文来说,就有学生说道:乔依,你看,这位素不相识的老妇人跟我们留下了一些钱,我们在困难的时候总能得到好心人的帮助,我们一定能够渡过难关,一切都会过去,我们一定会好起来的。实际上暗示着,瞧,好人会有好报的。学生理解还是很到位的。然后第二个问题,为什么以爱之链为题,也是要联系全文,尤其抓住第六节及第十一节中的两段话,这是主题的延展,爱之链连接的绝不仅仅是文中的两个小故事和女店主关爱乔依这个环节,而是在社会上还有许多这样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的感人的故事。

六、以续写故事结尾。提出续写要求,是提醒学生仿照课文构思,续写内容想象要合理,与故事能衔接起来,这也是检验学生是否真正领会了文章的主旨,把握了文章的写作特点。从续写情况来看,大部分同学续写还可以。

当然,这节课还存有很多遗憾。第一,学生对细节的把握理解还不够,许多感人的细节给忽略掉了。比如第一节环境描写很重要,但学生在理解老妇人的心情时,就没有联系其中的语句,许多学生忽略了荒无人烟与第一节的照应。还有比如乔依安慰老妇人的话语,乔依看着老妇人的车开走以后,才启动了自己的破汽车等等。而为了在40分钟完满结束,我也没有过多提醒,只是抓住重点细节引导学生讨论。第二我给学生准备了普希金的诗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因时间关系没有读,我觉得对理解女店主的话也是有帮助的。第三、对于学生把握不好的环节,我喜欢反复启发、引导,直至自己认为满意为止。比如第四节的学习,让学生描述看到的画面,学生说的有些雷同,却很少抓住具体的语句展开想像,只是泛泛的蜻蜓点水似的描述,我就又启发启发,多叫起来几名同学说,掺了一些时间。其实有些问题,学生可能暂时理解不透,以后会慢慢消化理解的。这一点,也许我没有遵照学生思维发展规律。

尽管有许多不足,但总体感觉仍然不错。许多事情都是这样,会有一些遗憾,其实在遗憾中反思,回味,也不乏乐趣。 希望在反思中不断进步,使自己的课堂能够呈现更多精彩。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Copyright© 2018 常州市新北区薛家中心小学 版权所有
    地 址: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薛家镇 邮编:213125 苏ICP备08007291号
    联系电话:0519-85951757,85953527 传真:0519-85950502 电子邮件:czxjx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