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博文
10月语文评课稿
发布时间:2018-11-14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张建妹

三年级语文《小露珠》评课稿

                                                                                

我听了包老师的一节语文课《小露珠》。这篇课文写得很美,细细读来,如一股清新的春风扑面而来。我想,教学这篇课文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带孩子进入审美的天地!让我们的孩子感知美、感受美、为美感动,并进入审美佳境。本节课的教者较好地把握了这一重点,教态自然、亲切,课堂上注重了师生互动,教学效果较佳。    

本节课的教学有以下特点:

其一:教师挖掘了文本的内在特点:融科学知识、优美语言、思想启迪于一体,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教师能将这一特点与三年级孩子的心理特征有机地结合起来,在让学生充分触摸语言文字后,设计了“扮演小动物和小露珠打招呼”的环节,并采用不同的读书形式,激起了学生学习的情趣,文字活起来了,学生动起来了,课堂充满了欢声笑语。设计了“赞美小露珠”的环节进行说话训练。读和说,一是吸收,一是表达,两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训练。

其二:全篇采用了以朗读为主的讲读法,让课堂书声琅琅、议论纷纷。《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合作者、参与者,在这节课中教师扮演了这样的角色,不管是朗读训练中扶与放的结合,还是说话能力培养中思维的激发,教师始终起到了引领的作用。

其三:动态课件的使用,使美术、音乐等美学手段得以在语文课中运用,使课堂洋溢着美育的气氛。小练笔“你想对小露珠说什么”的设计使学生在“润物细无声”的情感氛围中受到美育的熏陶和思想的启迪,很好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所强调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其四:教者在朗读训练的同时,扎实地进行了字词句的训练。课堂上多次进行了句式训练,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反复推敲词句。本文作者用词造句准确精当,教师引导学生咬文嚼字,品味出内含的滋味。咬文嚼字是教师的基本功,也是一种语言文字训练。语言的文字美是在学生对字词的咀嚼、对文本的反复诵读中体验出的,这也是学生语感的积淀。

本节课的教学也有以下需要改进的地方:

第一: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能力培养没有充分体现,课堂上应让出一点时间和空间给学生自己学习,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一点在我们农村学校做起来可能有些困难,但万事开头难,只要我们从中低年级开始抓起,到高年级自然会水到渠成。

第二朗读的指导要注意方式的多样性,要有评价的环节。表现在课堂上教师对朗读的指导仅表现在帮助学生体会感情上,示范与情感的激发做得还不够。可以采用学生读老师评、老师读学生评、学生之间互评的形式进行读书评价,让学生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中,提高朗读能力。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Copyright© 2018 常州市新北区薛家中心小学 版权所有
    地 址: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薛家镇 邮编:213125 苏ICP备08007291号
    联系电话:0519-85951757,85953527 传真:0519-85950502 电子邮件:czxjx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