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我们聆听了曹燕老师执教的二年级《寒号鸟》一课,同样是执教低年级,在看过了曹老师的课堂之后,让我意识到了我和老教师之间的差距,这次公开课犹如一场及时雨,让我从方方面面都学到了很多。
曹老师的课有情趣、有理趣、有智趣,在有情有趣中进行读书写字,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符合低年级学生的特点课堂生动、活泼、有趣,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掌握了知识点。
在识字教学方面,曹老师注重“面”的教学,用归类的方法帮助学生识记,教学“却”这个字的时候,借助语境,“平时我们在教室上课,今天‘却’在舞台上”,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却”的意思。朗读训练也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在反复操练中让学生有所感知,比如“一”的变调,这在我们一年级中也有所涉及,学习第一篇课文《秋天》时,“一片片”、“一群大雁”、“一会儿”这些词语中的“一”字的读音各不相同。这些在一年级就涉猎的知识到了二年级同样适用,所以作为一年级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将知识较牢固,为学生后面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曹老师的课还是一堂“简与美”并存的课。课堂很简约,没有一句多余的话,口令到位,执行力强,动作整齐不拖泥带水。这些都是基于平时常规的培养,课堂常规如此好,可以想见曹老师班的学生其他方面做的也很到位。我不禁思考了一下我们班近阶段的表现,我感觉我口令的运用还不是很到位,这方面还是要加强训练。曹老师带我们感受到了中国文字之美,比如“面”这个字的教学,以成类出现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词语。还带我们领略了书写美,曹老师的写字教学很扎实,书写要点被编成了写字口诀,学生边说口诀边书写,写出来的字很有章法。本节课的朗读也很美,我想很大一部分要归功于曹老师的指导有策略,轻声、句中停顿、关注标点、关注情境,我们曾经看过曹老师的早读指导,发现曹老师的指导是很有针对性的,教学生一种朗读方法就教到透,让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本节课还很有思维之美,顶针这一修辞手法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有些困难,但如果用生活中的语言加以理解就简单许多,“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和小和尚,老和尚对小和尚说,从前有座山……”还要感叹一下曹老师班的习惯真的很好,这些课堂常规已经变成了学生的基本素养。
我还特别佩服曹老师班的课前积累,从学生的嘴里流利地背诵出了一首首古诗,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成的事,每天的不断积累才能有如此精彩的呈现。曹老师就是我内心的一个标杆,希望我能不断向曹老师靠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