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15日,周四全体新北区语文老师在薛家中心小学奥园小区报告厅,聆听了两位优秀教师的课,首先是曹燕老师的《寒号鸟》。曹老师的课岂一个“趣”字能概括了的!“情趣、理趣、智趣”贯穿曹老师的课堂。在课程开始时,曹老师采用激趣导入,引导学生认识寒号鸟这种动物,并通过他的叫声明白这个字为何读号,并强调读音,指导纠错。初读课文时,曹老师引导学生理解概括寒号鸟的居住地点。在教学过程中,曹老师重点突出,如第一自然段,曹老师重点讲解顶针这种语言结构。在讲解时,曹老师充分考虑到孩子的年龄特点,讲解充满情趣。通过引导学生回忆家喻户晓的话,“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生动地让孩子理解“顶针”这种手法的含义。不仅易于学生理解,而且也渗透了中国语言文化的独特魅力,可谓一箭双雕,实在难得。在生字教学上,曹老师在注重理趣的基础上各有侧重,比如“面”这个字,老师首先从字源演变过程来解释,通过展示 “面”这个字的甲骨文和小篆,让学生理解“面”最初是面孔的意思。后来又从字义方面讲解了面的含义,(表示某一物体的上面)分类组词。在讲解“纷”这个字时,采用生字开花,让学生换偏旁来认识更多的生字,同时引导孩子一类类识字。在讲解“却”这个字的时候,带去到一定的语言情境中,帮助学生理解语句中的转折。总体来说,生字的教学十分到位,又不乏灵动。
曹老师在教学中时刻抓住低年级教学重心,教学目标明确,板块清晰,环环相扣,在实践中反复操练朗读,感受语句的停顿和音韵美。在日常教学中注意习惯的渗透,在指导书写时强调关键注意点,使整节课行云流水而又重点分明,一言以蔽之,简与美!
钱老师讲的《雪孩子》抓住了“默读”这个教学中心,做到了心中有数,手中有法。因为孩子刚开始接触默读这种形式,所以课堂上钱老师反复地实践 ,慢慢指引,并将自主学习的机会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说说困惑,让大家帮着解决。从上课开始到结束,钱老师始终是目中有人的,一课即有一得, 目中始终是孩子们,时刻关注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