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静亚
《影子》这首儿童诗以简洁、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影子和人“形影不离”的特点,读来亲切上口,活泼俏皮。影子,是孩子们生活中特别熟悉的事物,尤其它在文本中,以“小黑狗”、“好朋友”的形象呈现,更令人觉得可爱又可亲,这样的课文让学生不喜欢都不可能。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不能止步于学生喜欢读课文,还应为学生打下坚实的语文功底,如:培养他们识字写字的能力,朗读背诵的能力,理解语言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虽然本课诗歌只有短短的的几句,但在行课过程中我抓住了学生资源,还关注了理解语言能力的培养。
在猜谜语,赏影子之后,我就让学生质疑提问,发现学生对影子很感兴趣,如何形成的,方向变化等等。但张一诺提出:“陪着我”“跟着我”搞不清,怎么办?这个语言表达能力很强的小姑娘,一下子感知到了本课语言中特别有趣的两句比喻句。我觉得这是培养学生理解语言的好资源。对他们的提问老师表示极为赞赏,并告诉他们:只要认真上课,刚才提出的这么多问题每个孩子都可以给解答出来,说不定还会出现一些“问不倒小博士”,因为你还能学到更多大家没问到的知识呢。这样一说,孩子们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
在品读课文环节,我特地拿出这两句,让学生多次读,询问他们可不可以把“跟着我,陪着我”对换,或者就用“陪着我”?学生读着读着自然明白,语言表达的搭配要合理性,表达的生动性。
对提出的其他问题,我原以为对他们会有些难度,可能有的会答不上来呢,那么就让一个孩子站到教室门口的阳光地带,来个现场表演。没想到教师低估他们了,每个问题居然都有孩子毫不费力地说出来。那些原来不知道的,现在也跟着知道答案了,理解不深不要紧,下课后就赶紧到阳光下去找找自己的影子,看看它是不是像文中描写的那样?张一诺的问题在多次朗读之后,就有同学回答了,随之老师小结语言表达的合理性。
其实关于影子,后续还可以做出很多富有情趣的事情来,比如:踩影子、做手影、观察影子的长短变化等,使孩子们在生活中学会发现,学会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