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博文
11月反思
发布时间:2018-12-05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张菊平

同课异构,同生共长

今天我们培育站齐聚武进区嘉泽小学聆听五位老师带来的同课异构,各位老师都拿出看家本领,风格迥异,别具匠心,看的我啧啧称赞,妙不可言。由于本人教学六年级,所以我想对两节六年级Unit 7 Protect the Earth的课进行点评与反思。

一、导入新颖,激发共鸣。

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对新知识的导入就显得尤为重要,设计好了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科学合理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把学习之苦转化为追求成功之乐,在学习中充分发挥主动性。万事开头难,一节课的导入预示着一节课的成功与否。曾经很多教师为了怎样导入而煞费心思,匠心独运处令人真正感受到何谓教学的艺术。徐老师用猜谜语的方式导入主题Earth,用谜语为学习添彩。教师如果通过猜谜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可能会引起师生的共鸣。而缪老师通过绘本《A mother and her son》导入主题,这样的导入既新颖又富有童趣,更容易激起孩子的共鸣与思考。

二、开放设问,激活思维。

英语是信息交流的重要媒介,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和开放性。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以引导为主,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英语学习中。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后,教师可通过谈话、设问、游戏或故事演示等多种手段设置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注意,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一般要求在设疑时采取以趣入境、以疑入境、以奇入境、以情入境、遵循儿童的年龄和认知特点导入课题。这样结合语言学科的特点,借助趣味性、启发性、形象性、开放性的材料引起学生的直接兴趣,可促使学生情绪高涨地进入新知学习的准备状态,并唤起学生潜在的有意注意。徐老师在课上多次开放设问,激活孩子思维。如通过What do we use water to do?唤醒孩子已有的生活体验,形成一些有效的教学资源,为教学服务。后面这样的问题还有很多,可是都是有老师自己提出来的,如果能够换位体现孩子的主体意识,让孩子自己设问自己解答,岂不更妙?

缪教师要根据本节课的主题,进行各种不同的Brain storming,引导学生自由提问,给他们开放、发散思维的空间,培养他们提问的能力。缪教师认真倾听,及时捕捉并引导甄别,共同筛选出有价值的问题。如学生学习第一段时提出Why should we protect the Earth?和How should we protect the Earth?两大核心问题,并通过观看动画自己解决问题。但在第一段后面可以重心再下移,让学生说说What can we use water to do?既学习和操练了重点句型,又开放了课堂,激活了学生的生活体验。

三、阅读策略,由扶到放。

本节课围绕话题“保护地球”,讲述了保护地球的四种途径:Save water, Save energy, Save trees, Don’t use too much plastic,并以Why和How为两条主线进行了阐述。本篇语篇教学不同于其它小故事,短文阐述性较高,趣味性较低,学生的学习兴趣较弱。基于这样的语篇情况,徐老师和缪老师在教学环节上都运用了由整体到细节,教学方法上运用了由扶到放,循序渐进。

老师先带领学生详细学习了第一部分,引领着让学生学习了第二部分,再让学生自学了第三四部分。这样的处理方式过于细化不够开放,学生自主阅读和训练的还不够,建议改成扶一放三。缪老师则是采用了教师指导阅读第一部分,学生自学另外三个部分的策略,避免重复,又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她们关注适时的适当引导和相关内容渗透。文本比较长,新的词汇也比较多,所以并没有渗透太多,避免把整体的文本打得太碎,破坏完整性。建议缪老师在放下去小组活动时,还有一个完整的流程图,让学生清晰自己的活动流程,由此在一开始老师就要贯穿在第一段教学中,所以教学前要有任务来指向,这样才能做到前后统一,形神具备。

通过听课,我觉得在教育教学方面收获很多。这次听课,让我开阔了眼界,明白了努力方向。同时,在看别人上课的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有些问题也同样存在于我的课堂上,但以前没意识到。通过学习,我可以更加理性地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从而在今后的教学中避免出现类似的问题。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Copyright© 2018 常州市新北区薛家中心小学 版权所有
    地 址: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薛家镇 邮编:213125 苏ICP备08007291号
    联系电话:0519-85951757,85953527 传真:0519-85950502 电子邮件:czxjx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