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辞源》解释为:“装者,藏也。饰者,物既成,加以文采也。”指的是对器物表面添加纹饰、色彩以达到美化的目的。装饰画的特点在于“不似之似的造型观”,这与儿童绘画极其相似,都突出“主观性”。在美术课堂上,如何能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感悟装饰美,并产生愉悦的情感与创作的冲动,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所在。
一、利用丰富而合理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迈进动物装饰的美妙世界
课程开始,为了让学生尽快进入“动物装饰图案”的探索与学习,创设动物联欢会情境,并以孔雀的“彩妆节”为整个课程的串联线,使本课具有浓郁的游戏趣味性。
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与感受兴趣,让学生看看联欢会上孔雀是如何打扮自己的,引出点、线、面三个造型元素。
二、设计直观、创新的教学手段,启发学生富有创意的发散思维
成功的示范不是给学生一个方法,而是激发他们的思维。教师的环节设计,应该既能带给学生实际的知识技能,又不阻挡学生思维前进的脚步。
数学运算符号 “﹢”“﹣” 是学生最为熟悉的符号之一,它代表着增加与减少,与装饰变形手法中的添加、简化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引导学生将二者进行联想、思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巧妙地展示,促进学生的情感生成
作品的展示不应该仅仅是形式化的环节,我们要通过展示,使学生的自信得以加强,群体眼光得以拓展、审美品味得以提高。在本课作品呈现时,采取自评互评的方法,促进课堂交流。最后,教师补充讲评,引导学生感受不同作品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