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有效的真正秘密——看见教学,让冰山浮出水面
12月6日下午,有幸聆听了赵丽倩老师和王燕老师分别执教的二年级《狐狸分奶酪》第一、二课时。感触颇多,受益良多。
首先,这堂课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孩子,课堂常规养成非常规范,学生发言大方自信,教师让学生有朗读的意愿,若形成生与生的互动,养成互相启发、碰撞、激励的态势,那会更好。
其次,教师很好地贯彻了低段教学的特点。学生自主识字能力强,但是要形成科学体系,先会读,再会笔顺书写,再会组词,这一系列让一个学生完成,其他同学再做相应补充,不要出现点状的积累,形成结构化思考,让学生形成结构化思维。
两课时连上,对课时的分割很重要。对人物对话朗读少了,从不会到会,从会到精彩的生长感不强,没有立足单元生长,表演超出了原本的站位。例:课文介绍狐狸分奶酪的两次语言。出现了第一次和第二次,后面就省略了,第二课时和第一课时的维度是不一样的,所以站位也不一样。与此同时,帮助学生树立角色意识。狐狸一开始就效率,是早就想好了办法了,打好了如意算盘,只有这里读好,后面才能演好,分角色朗读应该是本课的重点,而落实对话教学,应该从内容、语气、含义等方面让学生在情景中体会,语文的学习,应该是立足在文字上,而不是在情节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