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博文
11月教学反思
发布时间:2018-12-13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陶春燕

                         《钱学森》教学反思

我把课堂定位在实实在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导入、检查朗读以及课件的制作都尽量做到简洁有效。

原打算从出示第1自然段开始教学。因为这一段话写得很美,运用了很多成语,而且这样的开头又十分吸引人,觉得应该让学生好好体会体会。然后再引入第2自然段对钱学森的介绍,学习钱学森说的话“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能为人民多做点事。”接着用一句过渡语带到3-4自然段。最后,品味美国海军将领的话,理解归国不易……

后来,仔细琢磨,第1自然段并不是文章的重点,不该花那么多时间去讲授,一些知识点可以巧妙地穿插在课后填空练习中。文章中很多内容学生读了也就都懂了,不用一一去点一点。于是我改变了教学环节。

因为教学重点是抓住钱学森说的两次话来教学的,其他地方照顾得就比较少,所以我想设计这样一个环节,让学生有再一次熟悉课文的机会,同时把课文中一些非重点也一带而过。这是一首净化学生灵魂的赞美诗,是一曲弘扬爱国主义主旋律的交响乐!我引导学生对钱学森所说的两段话反复朗读,感受他的爱国之心,抓住“美国享受优厚的待遇,有富裕的生活和优越的工作条件。”跟在冯卡门身边的前途无量和“钱学森坚决要求回国。”作对比,使学生体会钱学森坚决要求回国意志的坚定。学生自读自悟,画出最能表现钱学森的语言描写的句字,朗读品味,畅谈感悟。根据学生的交流汇报,相机引导,主要抓住以下几点进行点拨:

交流语句之一:“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 都是在做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首先通过交流,让学生从钱学森在美国富裕的生活、优越的条件与他话语的联系中产生困惑。巧妙地设计了一组关联词的说话训练,这一环节是想通过交际情境促进角色转换,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促使学生的情感与钱学森的情感产生共鸣共振。这时,学生再来读这一段话,能更加深切地体会到钱学森的殷殷赤子情。

交流语句之二:“我们日夜盼望着的,就是祖国能够从黑暗走向光明,这一天终于来到了。祖国现在是很穷,但需要我们大家——祖国的儿女们共同去创造。我们是应当回去的。”要求学生用心读,反复读,好好感悟。抓住“应当”一词知道钱学森把回国看成是一种责任、一种职责。这里设计了第二个说话训练:如果你也是那些留学生中的一员,你会支持钱学森的决定吗?你认为他回国值不值得?这个问题的创设,不仅是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也更能体现出钱学森这一颗拳拳报国之心的强烈,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得到了情感的熏陶。

课上完了,听着孩子们一句句因感动而激情的语言,看着孩子们一张张因敬佩而严肃的小脸,我的心也久久不能平静。钱学森离我们的生活很远远,但是现在,孩子们一个个被钱学森强烈的爱国情怀所感动。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Copyright© 2018 常州市新北区薛家中心小学 版权所有
    地 址: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薛家镇 邮编:213125 苏ICP备08007291号
    联系电话:0519-85951757,85953527 传真:0519-85950502 电子邮件:czxjx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