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转型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有效互动的实践研究》
课 题 研 究 评 课 稿
时间 | 2018.11.27 | 执教者 | 姜博 | 班级 | 四(12) |
上课内容 | 认识线段 | 上课时间 | 11.27 | ||
项目 | 指 标 | 分值 | 得分 | ||
目标设计 | 1.目标明确,符合课程标准要求和学生年段特点。 | 10 | 10 | ||
学习 任务 | 2.学习任务与要求明晰,有向开放、板块清晰。 | 15 | 15 | ||
3.自主探究、小组学习、同伴互动等学习方式恰当,活动路径清晰有效。 | 15 | 15 | |||
4.练习设计有层次,具有实践性和开放性。 | 10 | 9 | |||
交流 互动 | 5.教师及时巡视,捕捉典型资源。 | 10 | 10 | ||
6.课堂生成资源丰富,师生回应及时,并能合理转化为互动性资源。 | 10 | 9 | |||
7.生生互动质量高,能打开思路,提升学习水平。 | 10 | 10 | |||
总结提炼 | 8.师生归纳总结水平高,内容有延续性。 | 10 | 10 | ||
综合素养 | 9.普通话好,表达能力强;媒体 运用恰当有效;书写规范,板书设计合理有序。 | 10 | 10 | ||
备注 | 各项累计得分90分以上为优,89—80分为良,79—60为中,60分以下为差。 | 合计 | 98 | ||
评议人 | 葛晓晶 | ||||
评课主题:
| 【评课观点】 主动学习,主动探索。 【案例回放】 师:谁说的对?为什么? 生:∠2说的对,因为射线是无限延长的,开口大的角大。 师:如果眼睛一下子看不出哪个开口大的时候怎么比较呢? 生1:可以把两个角的顶点一起,一条边重合。 生2:看另一条边,谁在外面谁的角大。 师:眼睛看不出来的可以平移来判断谁的角大,可是到底大多少呢? 能准确的知道吗?要用什么测量呢? 【个人思考】 新课程标准非常强调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要让学生经历、体验、探索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姜老师在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如:教学量角器的认识,师让学生仔细观察,先说说你看到了什么?通过学生的发现为主,再通过提问解答的形式进行再补充完善学生对量角器的认识。教学读角和量角的方法时,先让学生尝试,然后说说想法,再由学生通过自己操作把自己经验进行总结归纳重点,这就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