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博文
十一月反思
发布时间:2018-12-14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汤婷婷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记叙了明末清初的史学家谈迁在困境中两次撰写明史巨著《囯榷》的感人故事,表现了谈迁在逆境中坚不可摧、不屈不挠、持之以恒的坚强意志和毅力。教学中我以课题作为线索,展开全文的教学。文章的题目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这就像一条线,牵一发而动全身。教学时我引导学生抓住“厄运”展开质疑:什么叫厄运,在本课中厄运指什么?从而引入第一段的教学。在通过品词析句感悟了谈迁付出的心血后,自然就认识到《囯榷》的被偷对谈迁来说是多么致命的打击,故而被称为是“厄运”而正是因为谈迁有着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才能从厄运中走出来,写出了《囯榷》而名垂青史。这样,就把全文的内容串联起来,条理清楚,概括性强。另外我还立足文本,充分彰显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新课标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自由表达”。根据这一精神,在教学中我努力引导学生关注语言,走进文本,通过对语言文字的赏析品味,感悟谈迁的坚强,感受信念的力量。根据文本的特点,在这篇课文的教学过程中,我特别注意到了数字的教学。比如课文第一自然段最后一句话中,连续用了“20多年”、“6次”“50多岁”“400多万”等数字,从不同的角度表现了谈迁治学的刻苦和信念的坚定。教学时我引导学生紧紧抓住这些具体数字展开读书感悟。让学生与数字对话,尽情抒发自己的个性感悟,理解隐含在数字背后的谈迁的精神和情感。通过读书感悟,让抽象的数字形象化、具体化、情感化,读到语言背后的精彩。从而进一步体会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持之以恒的坚强意志和毅力。而在第三节的教学中,我不仅让学生抓住数据加以理解感悟,并与前面第一部《囯榷》中的数据相比较,更加感悟在第二部《囯榷》中,内容更加详实精彩,谈迁付出了更多的心血与艰辛。 

  当然在我的教学中还存在许多的不足:例如朗读训练缺乏方法的指导,读的形式不够多样化;老师的语言不够精练等等。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Copyright© 2018 常州市新北区薛家中心小学 版权所有
    地 址: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薛家镇 邮编:213125 苏ICP备08007291号
    联系电话:0519-85951757,85953527 传真:0519-85950502 电子邮件:czxjx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