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我听了沈彩虹老师的班队课《你好,冬至》很有感触。现在谈一下。
一、活动目标解读
1、通过了解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冬至,品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2、通过完成队共同任务,感受、发现队员的长处,体验小队合作的快乐,初步获得小队合作的方法,增强小队的集体荣誉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提升合作精神;3、在活动中学习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习主动与人交流,体悟与人交流的感觉,获得情感的成长。4、通过活动让学生懂得尊敬长辈,珍惜与家人团聚的时间。
二、针对学生分析解读,学生收获大
1、三年级学生小队建设分析:学生进入二年级后,随着对周围环境的熟悉,初步了解了小学生活,开始建立规则意识,他们会根据规则主动来评价自己和他人,并且将自己放在同学关系中进行比较。他们不仅关心自己是否受到好的评价,也会关注其他同学是否得到表扬或批评,还特别希望自己能够胜过别人,竞争心理明显表现。因此,为了让自己得到好评,有的学生排斥同伴甚至会有违规行为。
2、三年级学生生活分析:学生活动能量的不断增强,但随着搬入三楼活动空间的减少了,课间活动拘束多了,无所事事的同学多了。学生有和伙伴交往、游戏的强烈愿望和心理需求,但是方式方法成为其达成目的的障碍,因此需要教师适时引导。同时进入二年级学生,学生发展的初步差异对学生的心理造了一定的影响:有学生因为学习、交往等方面的原因产生自卑,怯懦,不愿意参加活动;有的对学校的生活缺乏新鲜感,进步速度慢;有的则因为不断获得肯定而产生优越感。其次,因为薛家特俗的地理位置,外来人员的大量进入,因为计划生育大多数孩子家里的伙伴不多。班里有许多外地学生,而且是在奶奶爷爷监护下的学生。他们生活上依赖奶奶爷爷,同时又觉得他们什么也不会、不懂,对爷爷奶奶认识不全面。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爷爷奶奶不够尊重。
在学科学习中表现为有学生希望获得同学的帮助,但不会主动寻求帮助,而有的学生有帮助别人的愿望,又不想自己主动提出来。双方都在等待老师的旨意。在这种情况下,引导三年级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学习交往、合作互助,具有促进他们成长的特殊意义。
3、三年级孩子合作状态的分析。孩子通过三年级各种各样的小组活动,他们已经形成了“我们”的感觉。尽管小组成员间还缺少真正的合作与互动,但他们已经表现出一定的集体意识,他们开始将自己放在群体中。同时,伙伴的力量对自己影响很大。因此,在班级里,小组的力量最能够成为大部分学生进步的力量。但集体意识的产生并不意味着学生具备了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调查和实践显示:学生最大的问题是不知如何与同学合作,因此,小队活动需要教师提出具体的要求,在价值取向和合作方法上给学生加以引导,避免出现偏差。
孩子们在活动中收获了知识,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在合作活动中收获合作能力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