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反思
一、紧扣“苦”字,对课文进行有效地整合。
首先我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学生一边认真读课文,一边用红笔记画出文中的“苦”,在读的过程中学生找到了这样一些句子:1.“近前一看,原来是一座破败的古寺。李时珍轻轻推开门,只见里面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中间的神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2.“庞宪用陶碗舀来泉水,煮沸后,两人便坐在火旁,一边喝水一边啃干粮。3.“庞宪从行囊里拿出笔墨砚台,又搬来几块砖垒成桌子。”
二、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朗读感悟。
教学时,我让学生自己读,大胆交流各自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一些关键词句有感情地反复朗读,加深感悟。例如在体会寺庙的破败时学生抓住“破败、残垣断壁、到处是灰尘”等词语体会出这是一座破败、荒凉、危险、从来没有人住的古寺;在总结李时珍师徒俩住得苦、吃得苦时,学生抓住“饥餐渴饮”、“晓行夜宿”这两个词,然后引导学生结合课文深入体会:是啊,他们饿了就随便啃点身上的干粮,渴了就饮点泉水,只能维持生活的最低需求;白天天一亮就去考察,直到晚上才随便找个地方住下来,有的还不如这样破败的寺庙,这就是“饥餐渴饮、晓行夜宿”,这两个词语就是对李时珍师徒俩生活最好的写照;通过李时珍的表情“笑”和他说的话“为万民造福、吃苦也值”等词语体会他“以苦为乐、造福万民”的高贵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