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链》是一篇描写海边风光的儿童散文,生字容量比较大,课文中出现了长句子,读得时候要注意停顿。第一自然段选取了海边的几个典型景色进行了生动的描写,课文中出现了很多的“的”字短语。第二自然段几个小娃娃赤着脚,拾海螺,捡贝壳,他们快活地笑着,欢快地奔跑着。
经过大半学期的识字教学,学生能用简单的加加减减,编字谜等方法去主动识记生字,但是一年级的孩子课堂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本课的生字容量比较大,在教学上我准备多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多种形式开展课堂活动,在教学方式上多增加趣味性。
教学第一模块,我安排了看图说话环节,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抓住了课文的关键词语,师生合作一起说,“我在海边看到了......”。
教学第二模块,初读课文。学生们用同桌互读互查方式解决了课文后面的二会字,然后带着大问题自读课文。我班有个别学生读课文速度慢,自读环节速度不是很令人满意。课后生字用开火车的形式让大多数孩子参与进来。
教学第三模块,随文识字,识字和课文朗读相结合。让学生们在读中认字,说识字方法,生生互动,自主学习。但是在这个环节作为引导角色的老师,我在课堂节奏把握上偏慢,使得整堂课的朗读方式和次数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今后的课堂上我会在第一课时着重抓好四会字的识字和课文的朗读。
第四模块,指导书写。这一块是我课堂预留时间最少的部分。虽然课前要求学生们预习笔顺,描红一个。但是课堂上没有让孩子充分发挥自己说写字方法的作用。
一次年级组内的教研课,让我的心态从兴奋到紧张又到失落,到此时的振作。课后听了其他老师们的建议和张老师的指导意见,我充分认识到想要上好一堂课真的很有学问。一开始的备课上,我觉得课文中每个知识点都很重要,都想让孩子说一说,练一练。试讲的过程中,在唐老师,韩老师的帮助下,我纠结着一遍遍修改教案,最终舍掉了一些环节,保留的步伐设计丰富,上出来的结果还是被张老师建议,新老师不要什么都抓,扎实地教好四会字识字,二会字读音和课文朗读就可以了。是呀,多少的理论都比不上这一次的实践让我印象深刻。这一次的不完美,让我深刻记住今后自己的课堂节奏该如何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