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聆听了陈云老师的《雾凇》,使我受益匪浅。《雾凇》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这节课,陈云老师关注了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结合,既以情为基础,重视感的过程,追求内化的终极目标,引领孩子欣赏优美文字中所蕴含的美妙绝伦的画面,让美充溢着课堂;又在颂情的基础上加以学生语言文字的训练。“奇”既是吉林雾凇的重要特征,陈云老师抓住贯穿文章的这条主线。通过各个教学环节让孩子充分体会雾凇的“奇”,但由于学生生活在江南的地区,根本没有见过雾凇,甚至不知道什么是雾凇,对雾凇没有感性的认识。因此,上课时陈云老师借助了网络解决了这个问题,制作了课件,运用大量的雾凇图片,以增强学生的直观感知。
为了达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根据中年级学生的特点,束媛老师以学定教,顺学而导,以生为本,以读为本,以悟为本,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形式多样的朗读,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内化文本,超越文本。学生兼容并举,多种感官参与,以自读、自悟为经,以语言训练为纬,从而达到激发兴趣,理解陶情,启迪心智,感悟积淀的四重境界。
上课开始,陈老师向学生介绍吉林雾凇,当学生知道它与长江三峡、云南石林、桂林山水齐名,为全国的四大自然奇观之一时,这时大部分的学生都想一睹雾凇风采,于是老师就让学生观看雾凇的图片,加上第一自然段的介绍,感受雾凇景观的奇特静态美。然后让学生思考哪一小节写了雾凇的形成过程后,导入到第二小节,来指导朗读第2小节,在这小节中陈老师指导学生据义辨音,在第三小节的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吉林雾凇的千姿百态,引导学生想象训练学生说话,锻炼了学生口语表达,充分抓住了课堂资源,将三个学生的想象内容进行对比,总结了想象写话从而进一步体验吉林雾凇的千姿百态。

《雾凇》第一课时评课稿
发布时间:2018-12-27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陶文颖
![]() ![]() |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