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博文
雾凇评课稿
发布时间:2018-12-27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顾丽娜

《雾凇》评课稿

雾凇是一篇写景的文章,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美。在本堂课中,陈云老师也确实让我们感受到了美。

一、美在图片

因为学生的生活与东北的雾凇没有连接,他们没有见过雾凇。所以,陈老师运用图片第一个好处在于:能够拉近,文本与学生的距离。第二好处:陈老师利用图片让学生进行写话

二、美在生成

在行课过程中,老师让学生根据图片来写话。这时候,老师抓住了三个学生的资源。第一个学生写的比较简单,第二个学生把句子,写得完整生动。通过两种资源的对比,让学生感悟出:排比句我们应该是写得具体生动,然后他他请第三个学生起来回答,第三个学生写作时加入了形容词。老师进行了总结。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指导再修改,然后又请第四个同学起来读了一读。整个过程很有生长感的。

三、美在朗读

在行课中,读书的形式还是很多的。比如: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配乐读等。在第一小节朗读时,基本还是读出了美感,但是,朗读还可以更多些,尤其是第二小节,感觉非常遗憾,

四、美在字词

虽说是四年级,但是陈老师还是紧扣第一课时的特点,在“凝“汉字教学中,利用了字源上进行了挖掘。”雾凇”二字进行了认真的板书与拓展。千姿百态,运用图片,来进行理解。字词根据文本内容进行分类。

评后思:

就像有的老师说的,本文最大的语用点应该是在第二小节。那么既然老师是这么划分课时的,把第二小节放在第二课时上。那么在设计写话时,不该仅仅是停留在“有的像”因为这会限制孩子的思维,会指向想象它的形状、颜色。所以在设计的时候,这个写话练习应该更开放些,更有利于打开孩子的思维。从写的内容上来说,也可以给孩子拓展一些美的文章、句子,这也是一种学习,一种积累。无形中也是打开了写景文章思维,开阔了写景文章的眼界,学生写出的句子会更加生动优美 。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Copyright© 2018 常州市新北区薛家中心小学 版权所有
    地 址: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薛家镇 邮编:213125 苏ICP备08007291号
    联系电话:0519-85951757,85953527 传真:0519-85950502 电子邮件:czxjx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