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同学们,隆冬季节万木萧条,走进东北的吉林省,在松花江畔,有一道神奇美丽的风景线,那就是闻名全国的雾凇奇观。
师:请大家拿起手来,和老师一起书写 “雾”字,注意雨字头要宽,覆盖住下面的“务”字,象征着铺天盖地的大雾白茫茫笼罩一切。
师:咱们再观察“凇”字,是两点水,给你怎样的感觉?
生:我感觉寒气逼人。
生:我感觉到处冰天雪地。
师:《说文解字》中这样说:两点水的含义是“水遇冷凝之形”,说明这个偏旁和水遇冷凝固有关。在这里 “凇”的意思就是水汽凝结而成的冰花。
生:齐读课题。
点评:课题是文章的“眼睛”,是文本的灵魂,把“象形”“形声”的造字法不经意地渗透在写字教学中,巧妙揭示课题,形与意的无形链接,使学生对雾凇的概念有了初步认知,同时感受到汉字的诗意与神奇。
建议:如果在理解“淞”的基础上,能够适时地引进其他相似的字,如“凝”“冰”“冷”“凄凉”等,让孩子适时积累,既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又可以了解汉字造字的精妙。提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