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年级组给我这次机会,让我有幸展示了《狐狸分奶酪》第一课时的教学。《狐狸分奶酪》是匈牙利的民间故事,讲的是两只小熊捡到一块奶酪,狐狸趁它们拌嘴时提议帮它们分奶酪。在分奶酪的过程中,狐狸故意分配不均,而小熊哥儿俩都不愿意吃亏,让狐狸一次又一次地有机会吃奶酪。最后,一整块奶酪都被狐狸吃光了,两只小熊这才恍然大悟,可狐狸还狡辩说,它分得很公平。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同伴之间斤斤计较,就会让别有用心的人有机可乘。本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学生通文识字,了解狐狸是怎样分奶酪的,同时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并试着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识字教学时低段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针对每个生字的教学,我都各有侧重。在教学“公”时,先讲述“公”汉字起源,再问问学生生活中在哪见过“公”,感受“公”在不同词语中意思不同,很好地将书本与生活实际相勾连,为了让学生很好的理解”公平”,还让学生分糖果,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但是因为学生连说了三个成语故事,拖延了时间,导致最后的课没来得及上完。这时,我应该及时引导学生。在课堂节奏的把握上,我还需要多学习和锻炼。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对话的形式,按照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推进教学。教学中,以读带讲,多种朗读形式,激发学生读的兴趣。在朗读中不光要求学生的朗读貌似,而且更要求神似。不仅会读课文中的对话,而且要学会联系上下文揣摩课文中人物的心情。帮助学生更好的进入角色,了解课文内容。但过程中因为准备的面包太大,扮演狐狸的孩子没能读狐狸的话,导致狐狸和两只小熊的对话训练还不够充分。
最后的评课也让我受益匪浅,特别是薛校长说的,概括文章内容对二年级孩子难度较大,而且比较枯燥。可是用一首儿歌来概括文章,化繁为简,让学生感受语文的乐趣,真正做到乐中学。
总之,纵观整堂课,在教学设计和教学时间掌控上,我还需要继续努力,希望下次还能有这样的机会为大家提供研讨研究的课例。我也将继续努力,在反思中不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