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联》评课稿
徐艳老师执教的《春联》这节课,可以说是一节成功的、有效的语文课。徐老师通过准确、深入地解读文本,精心进行教学设计,凭借简明的教学目标、简约的教学内容,灵活机动地实施教学,达到真、实、活的教学境界。这节课的教学,有如下特点:
一、简明的教学目标,体现了阅读教学的实效性。
徐老师这节课的目标是:诵读文中五副对联,理解意思,初步了解春联的特点,感受对联的音律美,懂得生活中处处有学问,诵读春联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体现了“三维”目标的整合,并将目标落实到教与学的过程之中。
二、简约的教学内容,简化的教学环节,实现了阅读教学的实效性。
这节课紧紧围绕五幅春联对联,注重了学习过程,学用结合,落实了阅读教学的实效性。1、读春联——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春联的意思;2、悟春联——感悟春联对仗、音律美的特点;3、写春联——课末,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出示一个小故事,让孩子填春联,把学习内容引向课外,体现了母语教学的特点。整个教学过程朴实,教学环节合理、简化,教学手段简便、实用。、
三、简约的教学方式,重视朗读,过渡自然
作为说明文,就应该让学生有所得。基于这一点,徐老师把了解春联对仗和声律美的特点作为一个教学重点。教学上不老生常谈,始终以读为主,让学生在读中感知特点,在读中体会特点,读出感受,读出语感来。如男生读上联,女生读下联;师生对读;同桌互读;全班齐读。了解“对仗”这一特点时,徐老师让学生根据书上第二小节的方法,自己再寻找一个例子来说说春联的对仗,加深对对仗的认识。另外老师还从课文外给学生搜集了许多例子,让学生找找对仗的特点。这样学生在品读的过程中,更加深了理解。
此外,教师优美而富有激情的过渡语、导语、问题的提示语等,一步步引领着学生走进春联、融入春联、超越春联,将本节课的教学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课中这些灵动的语言催生着情感,唤醒着情感,丰富着情感,同时,它也使这节课承载着厚重的文化积累,蓄积着深刻的文化内涵。真正体现“课堂上放而不野;收而不僵;活而不乱;实而不死”的特色。
四、善用媒体,落实了阅读教学的实效性。
徐老师课件的使用恰到好处,课件背景为大红色,洋溢着过年时的喜庆气氛,与课题“春联”相吻合,化解了教学难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