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凇》评课稿
本周我聆听了陈云老师的《雾凇》和徐艳老师的《春联》一课,收获颇丰。接下来我具体针对陈云老师的《雾凇》一课做一下点评:
《雾凇》一文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吉林雾凇瑰丽而奇特的景象,并说明了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字里行间,作者对松花江畔的雾凇这一鬼斧神工般的自然奇观,以饱蘸赞美之情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幅“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美景。如诗如幻的语言,如银似雪的图景,把学生带进了一个童话般的仙境。在教学中,陈老师始终紧扣文本,以学生为主体,巧妙地设计了一个又一个有效的学习环节,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长进,兴趣盎然,从而了解吉林奇观形成的原因以及感受这一美丽而又奇异的景象。
上课伊始,陈云老师让学生说说我国的四大奇观,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以多媒体课件尽情展示了三九严寒、大地冰封,吉林市雾凇的壮观景象。学生欣赏着美妙的景观,仿佛置身于河畔,在雾凇间穿梭。在教学过程中,陈云老师引导学生反复品读语言,通过词串教学帮助学生品读雾凇外形以及形成。整个行课过程中,教学层次清晰,写作训练扎实有效。特别是写作方面,陈云老师出示图片让孩子发挥想象运用句式来描写,并且运用学生资源,当场对比孩子的写作成果,在写作方法上进行相应的指导,不仅本体和喻体要有共同点,语言上还要再进行美化,直观简单的方式就让孩子理解了如何才能写好文章。但是,对雾凇进行想象描写的时候也有局限性,陈云老师选择的图片局限了孩子的思维,仅通过图片提炼喻体对于孩子来说比较困难,可以通过课前积累北方冰雪美文帮助学生感知。
以上就是我的一些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