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博文
12月份教学反思
发布时间:2019-01-23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殷峰岩

雾凇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打破课文的顺序,用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引出最后一自然段,让学生感受到雾凇的美。我让学生“找找这句诗出现在文中的什么地方,用横线画出来,并想一想这句诗在文中指的是什么?”从而让学生透过这句诗感受到雾凇的美。接着,我以此为突破口,让学生“再好好地读一读课文,看看文中描写雾凇形态美的哪些句子打动了你,待会儿请你谈一谈。”这样,学生自然就会找到第一、三自然段中的相关词句,比如“千姿百态”、“洁白晶莹”、“银光闪烁”等,学生通过图片的欣赏,再加上这些词语的品读,相信雾凇的美已经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中了。
二、以读促悟,了解雾凇形成之奇。雾凇形成的过程,感悟作者的情感是本课的重点、体悟文本是怎样具体描绘“水汽”到“雾凇”的变化过程是难点。这里需要有一个反复阅读、思考、体会的过程。针对这种情况我就让孩子带着问题:1、雾凇的形成需要什么条件,2、吉林的松花江畔具备这样的条件吗?默读、品味课文,让学生自主学习,给学生一定的思维空间,学生揣摩语言自我建构、自我生成、自我发展。孩子在了解雾凇成因的同时,又进行了语言文字的训练,理解雾凇的形成,感受语言的美,感悟雾凇凝结过程之美,体会作者的喜悦赞美之情,自豪感就油然而生。此时,我相机介绍我国的四大奇观中的其他三处,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就得到激发。
三、语言训练,让学生写写雾凇的美。本课要重点进行语言训练,如在教学“千姿百态”时,可以引导学生观察不同姿态的雾凇,然后以这样的句式进行训练:雾凇千姿百态,有的像       ,有的像        ,有的像       ……在想象的世界里,学生可以尽情感受到雾凇的美。在教学结束时,我引导学生想象会如何赞美雾凇——“同学们,如果你去了吉林,看到这么美的景象。你会如何赞叹?出示:看到这千姿百态的琼枝玉树,我会情不自禁地赞叹:               。在这样说写结合的语言训练中,学生进一步感受到雾凇的美。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Copyright© 2018 常州市新北区薛家中心小学 版权所有
    地 址: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薛家镇 邮编:213125 苏ICP备08007291号
    联系电话:0519-85951757,85953527 传真:0519-85950502 电子邮件:czxjx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