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博文
十二月教学反思
发布时间:2019-01-23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徐婷

《林冲棒打洪教头》是经《水浒传》片段改编的,语句与一般白话文有不同,加之课文较长,不少词、句孩子读起来还是比较吃力的,而读准确文章是帮助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于是我在第一课时采用了个别读、小组读、同桌互读、比赛读等多种形式后学生兴趣较浓,读的质量也明显提高,为下面的教学环节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围绕“林冲和洪教头分别是一个怎样的人?”展开讨论,并说说理由。同学们经过激烈的讨论后,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没有标准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就应肯定和鼓励学生。让学生在阅读中推敲,揣摩、感悟、理解直至内化吸收,促使他们在学语文的同时,提高品味、积累的能力。这种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合作、探究,一起去寻找答案的学习方法,不仅提高的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生动体现。

    在带学生品词析句感受林冲、洪教头性格特点的基础上,问学生,这篇文章选自于古典名著《水浒传》,请你再默默欣赏林冲和洪教头打斗的场面,看看作者写得好,好在哪里?

    写双方交战的场面,双线进行,很清晰。于是,我和学生配合朗读了第七自然段,学生恍然大悟,现在更清晰地知道了写打乒乓啊,打篮球等双方活动的,就要这样“一来一往”双线进行,要迈开左右脚,才走得稳。

    写观众的反映,烘托场面的气氛。课文写众人“哈哈大笑”,是告诉我们,林冲和洪教头之间本来没有什么深仇大恨,是柴进加剧了场上的“矛盾”,洪教头既想赢“银子”又想赢“面子”,所以场上的打斗达到了高潮,气氛紧张,但众人这一笑,气氛缓和了,洪教头丢了面子,走开了,打斗就此结束。

    写打斗时用了很多动词,很准。于是,组织孩子们从第四自然段找到第七自然段之间找动词,结果找到了二三十个,对“掂量”“耍”“提”“打”(“提起棒来就要打”)“横”“扫”等作了品味,发现作者用词很精确,突显了人物性格特点。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Copyright© 2018 常州市新北区薛家中心小学 版权所有
    地 址: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薛家镇 邮编:213125 苏ICP备08007291号
    联系电话:0519-85951757,85953527 传真:0519-85950502 电子邮件:czxjx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