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博文
《大作家的小老师》教学反思
发布时间:2019-01-23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刘小琴

 

《大作家的小老师》教学反思

本文描写了大作家萧伯纳和一位普普通通的小女孩娜塔莎相遇,一起玩耍、交谈,最后认小女孩为老师的过程。课堂上我引导学生与文本深入对话,分三步进行:感知人物身份——感受人物形象——感悟人物品格。

1.感知人物身份

在“感知人物身份”时,我让学生立足文本,借助资料,感知“大作家”与“小老师”身份的悬殊。在这个环节中,同学们先是通读文本,从中寻找有用的信息,这是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但仅仅通过这两句话来感知人物身份,显得太单薄。针对描写小姑娘的句子,进行朗读谈体会,让小姑娘在同学们的心中留下这样的印象:娜塔莎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女孩。对于萧伯纳,则引导学生搜集、展示课外资料,了解他的伟大成就,真切地感受他是著名作家、是世界大文豪。这样,学生对“大作家”“小老师”的身份悬殊就有了深刻的感受。为后文学生理解大作家萧伯纳说的话“她是我的老师”做了铺垫。

2.感受人物形象

用问题“大作家为什么要拜小姑娘为师?你认为萧伯纳是个怎样的人?”引领教学,让学生品读课文2——4自然段,先同桌探究,再在全班交流。

 在学生集体交流展示的同时,抓住人物语言,引导学生深入与文本对话,让学生通过同桌互读、分角色朗读、齐读等形式充分朗读课文,读懂人物语言背后的潜台词,揣摩人物心理,弄清楚萧伯纳、小姑娘在说这些话时心理的真实想法,为后文理解人物品质做铺垫。

3. 感悟人物品格

  引导学生研读萧伯纳的“感触”,联系上文中他们彼此的身份悬殊、联系萧伯纳说的话的真实目的。来体会萧伯纳的谦谦逊与自律。让孩子们感受到在萧伯纳心中“师”的意义。同时向生活延伸:我们身边有这样的小老师吗?从而让学生知道能者为师、学高为师、能给予我们教益的都可以成为我们的老师。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Copyright© 2018 常州市新北区薛家中心小学 版权所有
    地 址: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薛家镇 邮编:213125 苏ICP备08007291号
    联系电话:0519-85951757,85953527 传真:0519-85950502 电子邮件:czxjx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