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天佑》是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的一篇写人的文章。文章所讲的内容对今天的小学生来说不太容易理解。在讲解完背景、学习完生字后,我觉得很有必要让学生先把课文内容理解透彻,再去品析美点,训练写作,于是就有了今天上午的这样一节课。
活动:根据提示朗读课文。
提示:
1.课文总写詹天佑的一段是:
2.写詹天佑临危受命的段落是:
3.写詹天佑勘测线路的段落是:
4.写詹天佑开凿隧道的段落是:
5.写詹天佑设计人字形线路的是:
有了提示,学生很容易就找到了相关的段落。读的时候,有的段落我提醒他们读出层次,比如第一段;有的提醒他们读出感情,比如2、3段,读出帝国主义者对中国的轻蔑,读出中国人的耻辱;有的读完后,让他们用绘画的形式讲述詹天佑的创举,如开凿居庸关和八达岭隧道、人字形线路。我们就在这样的读读,画画,说说的过程中,对课文理解的格外深刻,詹天佑的形象也呼之欲出,他的杰出,他的爱国我们就理解的格外深刻。
这样的课,再用一节课的时间去品读精段(第4段),总结写法,孩子们就比较容易接受。余映潮老师说,语文课不仅仅是解读文本,还要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讲语文知识,利用课文训练学生的能力。有的教师就陷入一个误区:上课只关注语文知识,忽视课内容理解。这样做,语文知识就成了无源之本,学生是不可能理解的深刻透彻的。
所以,我认为,语文知识很重要,但对文意的把握也不可轻视。我们训练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最基础的就是文章内容的理解。我们要想方设法让学生理解课文,把握文意。如,朗读概说,抓中心句,用固定句式写话等,都是帮助学生把握文意的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