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教学反思
《乌鸦喝水》这篇课文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讲,理解课文内容并不是重点,更谈不上难点。我初步确定以朗读体悟作为本课阅读的重点,通过朗读让学生体会乌鸦“找水喝”到“喝着水”这一过程中心情的变化,读懂故事产生的道理,拓宽知识视野,丰富语言积累。在设计《乌鸦喝水》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我重在在分析指导课文及朗读课文上,让孩子通过了解故事情节来理解感悟课文的深刻内涵,学习乌鸦的善动脑想办法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意识。复习环节,利用词语“口渴了想喝水喝不着怎么办喝到水”引导孩子简单复述课文内容。学习第一、二自然段,重点引导孩子体会乌鸦的心情变化,抓住“口渴、到处”等词语的理解,引导想象“乌鸦到处找水”的情景,体会乌鸦口渴难耐的着急心情。在找到水后,引导孩子仔细观察瓶子以及瓶子里的水两,要求孩子用手来笔画瓶口的大小感受乌鸦喝不到水的原因,再体会乌鸦的心情重点指导朗读。这样设计是把孩子变成课文中的主人,进入文本才能更好地感悟体会。学习第三自然段时,以小组的形式讨论、朗读,更好地理解乌鸦是如何喝到水的,通过“一个一个”理解、感受“渐渐”这个词语的意思。在此基础上,引导孩子讨论“乌鸦怎么就能想出这个办法的?”在交流讨论中从而明白乌鸦能喝到水是因为它仔细观察、爱思考,会动脑。另外拓展问题“瓶子旁边如果没有小石子,乌鸦该怎么办呢?”让孩子通过合理想象,激发创新意识,发表独特的见解,从而提高孩子的想象能力及言语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