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博文
一月评课
发布时间:2019-01-23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高亚莉

一月评课

 听了唐老师执教的《小蜗牛》一课,我深深地体会到了要想提高教学水平,一定要寻求“源头活水”!

《小蜗牛》是一篇童趣盎然的科普童话。课文通过小蜗牛与蜗牛妈妈的三次对话,向我们介绍了小树林里一年四季的变化,同时巧妙地告诉我们小蜗牛爬行速度很慢的特点。课文语言浅显,通俗易懂,很适合一年级小学生阅读。故事配以连环画的形式呈现,目的是让学生借助图画或其他手段自主识字、自主阅读。本节课教学设计主要是通过指导学生观察图画、分角色朗读及小组互助等方法,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和阅读,在反复地观察、朗读、识记、想象等语言活动中提高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并感受一年四季的特点。

《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并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唐老师在教学中把歌曲、图画及角色朗读有效地融入到其中,使学生在欢快的音乐、美丽的图画和丰富的想象中学习知识,了解自然,让语文课堂变得丰富多彩,提高了学习效率。

在教学《小蜗牛》时,唐老师做到了四点:

一、注重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

叶圣陶说过:“教育无非是培养良好的习惯。”对小学生来说,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比学会一些具体知识重要得多。 课堂上,唐老师不断提醒孩子们坐姿、书写姿势、读书的习惯,帮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注重孩子学习方法的指导。

一年级孩子识字、写字是重点。导入课题后,唐老师让孩子们认真观察“蜗牛”的写法,提醒偏旁的变化及“牛”的正确书写。

识记生字词和初读环节,让孩子们先说说识字的方法或遇到不认识的字时怎么办,引导孩子掌握识字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学习“发芽、草莓、蘑菇”词串时,引导发现“草字头”,图形对照,帮助孩子们识字,还扩充知识讲解形声字;初读课文时教会孩子运用连环画的特点,图文对照猜一猜,帮助孩子识字,扫除阅读的障碍,“授之以渔”。

三、注重孩子学习能力的培养。

书写课题后,让学生跟小蜗牛打招呼,调动了孩子们的情感积累,培养了孩子们说话的能力,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孩子们在轻松越快的气氛中学习。

语文教学重在朗读,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这节课,唐老师通过指导学生观察图画、指名读、分角色朗读及小组赛读等方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在反复地观察、朗读、识记、想象等语言活动中提高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读出不同的语气,帮助学生理解蜗牛妈妈对小蜗牛的疼爱及小蜗牛的天真烂漫。做到以读促讲、以读代讲,在朗读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轻松、有趣的分角色朗读让学习变得情趣盎然、生动活泼。在多读的基础上,让孩子们调动积累,学会运用语言表达。如让孩子们想象“如果你家就住在小树林的旁边,你会做什么?”孩子们的答案很富有情趣,充满了孩子的天真!

四、注重学生的主体性与生成性。

无论是字词教学、朗读训练还是阅读理解,唐老师都注重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把句子读错,唐老师给孩子机会,让孩子再次改正,读正确后及时表扬,帮助孩子树立读书的信心,激发孩子读书的兴趣,真正地让孩子爱上读书。

听了唐老师的课,从她身上我明白了要教师要成长,必须拥有“源头活水”——丰厚的知识储备、刻苦专研的能力、深厚的语文素养、灵活多样的教育机智……有了源头活水,才能使“课堂之渠”清澈、清雅、清新!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Copyright© 2018 常州市新北区薛家中心小学 版权所有
    地 址: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薛家镇 邮编:213125 苏ICP备08007291号
    联系电话:0519-85951757,85953527 传真:0519-85950502 电子邮件:czxjx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