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世界上最聪明的孩子》有感
转眼见一个寒假已然过去,在这个假期中有时间看了《世界上最聪明的孩子》这本书,颇有体会,下面浅谈一下自己的认识。
拿到这本书,看到封面上的“我们知道的越多,就越能引导孩子走上成功之路。”以黑板为背景的封面上,白色的这行字,引起了我的注意,开始了我的阅读。
如果问什么是成功,可能答案千百种。有人站在金钱的数字上笑傲江湖,有人立在科技的云端俯瞰世间,有人手握重权杀伐决断,有人隐于市井焚香洗砚,有人左右逢源浮华一世,有人孤身一骑黄沙漫天。然而无论哪一种,大概都不会脱离“活的像个人”这一核心。人类自诩为地球最高级动物与智慧的结晶,目前处于所有物种统制者的地位,因此,你得活的像个人,和其它低层次的动植物区分开来,才算不负这生命,也才能摸到成功的门槛,之后,便各显神通吧。我自己虽然还没有孩子,但我将来对我自己的孩子也有期望,期望她能做个自信、独立、快活的人。
生活在当下的中国,不太可能以一己之力去做出某种教育改革,更何况,何种改革走向进步,何种改革逆流倒退,怎样的孩子有用,怎样的孩子没用,没有人能给出肯定的答案。我们在否定中国的“填鸭式”教育,抱怨中国的高考重压,愤恨不平等的录取分数线,但是却忘记了自己根本没有资格去批判。您觉得现在的中国教育一无是处,能给个可行的方案么?每一种教育制度都不可能得到百分百的称赞,只要这个教育体系是开放进取的,是不断向着上升方向努力的,那就是一个有希望的教育体系。
《世界上最聪明的孩子》就是这样一本纸上纪录片,带你来看这个大千世界里形形色色的教育体系,还有这些体系里发生的故事。很遗憾此书并没有谈及09年成绩异常优异的中国,也许中国的地域、贫富差距显著,上海的成绩无法代表中国教育水平,也许是因为其它的原因,多少让这本书在中国家长看来不太接地气,但能通过此书了解我们平时无法看到的他国孩子与教育,还是很有意义的。起码,能让盲目推崇美式教育的家长警醒,能让厌恶中式教育的家长从韩式教育中聊以慰籍。
中国的职业技术教育近年来愈加看重与市场和实用的结合,并通过教材革新,平台搭建和教师素质提升来实现职教的有效性。这本书也有提及不同国家的职业教育问题,美国的职业教育无法使资本家满足,从而在芬兰建厂,波兰的职业教育使得提升的PISA成绩被打回原型,韩国接受职业教育的孩子们脸上居然有笑容。
这本书的作者阿曼达?里普利在书中感谢了很多帮助她促成此书的人与组织,而作为读者的我,真心感阿曼达,是她的不懈努力,带我看到了这个世界的大不同,看到了别国孩子真实生活中的点滴。也许这本书不够专业、不够精深、不够具象,甚至没有什么行之有效的建议,但是它能告诉我们一个真实的世界,引起了阅读者的思考与畅想,如此,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