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你不懂他们的心
——《别以为你懂孩子的心》读书心得 陈红芳
“懂”孩子是教育孩子的开始,如果我们不懂孩子,那么我们给孩子实施的“教育”于孩子而言就是一场灾难!
世界上有三类家长,第一种是既不懂教育,又不教育孩子的家长,其孩子成长得中等;第二种是既不懂教育,但又要教育孩子的家长,其孩子成长得最糟;第三种是既懂教育又重视教育的家长,其孩子成长得最好。
作者周令瑜老师本身就是一位园长妈妈,也是个小姑娘的妈妈,有着17年的幼教前沿工作经历,她根据自身教育孩子的实例加上引入240多个家庭亲子教育案例,才有了今天的这本《其实你不懂孩子的心》。
从孩子的视野看世界。对孩子的教育爸爸妈妈们常常会以“自我”的判断为出发点,例如这样是危险的,这是不对的,这样不好,其实所谓的“危险”、“不对”、“不好”更多的是父母个人的主观判断,我们不能从孩子的世界和心里出发,了解他们眼中的事情的真相,常常的就用所谓的判断左右或干涉甚至误导了孩子对世界和事情的认识。
倾听孩子的每次想法。我们总是想当然的认为,小孩子懂什么,孩子的想法我还不知道?其实真的有可能不了解。孩子一哭闹我们立刻想到“孩子不听话”,不是积极的满足就是消极的压制,但有多少爸爸妈妈能够俯下身去听孩子诉说究竟为什么会哭,如果你能这样做,你一定会有惊喜的发现,发现自己的孩子想法是多么的奇特!
不要吝啬对孩子夸奖。最近看一档综艺节目,洪荒少女傅园慧非常自信,她嘴边常常说道自己是游泳是从小的天赋,是个天才!如此自信可爱的女孩,原来是来自于从小爸妈的鼓励与肯定。而现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的全部精力都投入给了孩子,自然无形中也给了孩子太多的压力,晚上带孩子到小区里玩,听得最多的就是“你不听话”,只要有家长和孩子的地方,此类的话就不绝于耳,看过周老师的这本书,其中的“为什么要做听话的孩子”很有同感,听话的孩子就一定好吗?什么叫听话?什么又叫不听话?让孩子的心灵得以放松的成长,不要老用听话的标准去束缚他们的行为很重要。
在书中,作者写道:教育孩子不是做菜,可以边看菜谱边学习怎么做,世界上没有哪一本教育书籍可以适合每个孩子的不同情况,像教人做菜一样来教人育儿。自我学习也很重要,更重要的是边学习边领悟,这比别人直接给予答案更能让人得到真正的提高。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更要干到老,学到老,不要照本宣科教育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