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管教》是一本教育学作品。书中介绍了很多行之有效的涉及孩子心理、行为、教育、理论等方面的知识,旨在更多的老师、家长懂教育,会教育。书的作者简·尼尔森,是杰出的心理学家、教育家,加里福尼亚婚姻和家庭执业心理治疗师,美国“正面管教协会”的创始人。
书中说道:“在和善而坚定之中,把有价值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教给孩子。”许多家长把和善而坚定看成了非此即彼的两个词。其实不然,和善能抵消过于坚定所造成的反叛、抗拒、对自尊的挫伤等。坚定则能抵消过于和善所造成的娇纵、操纵父母、被宠坏的小孩,对自尊的挫伤等。”其实,简单说来,“和善”就是表达自己对孩子们的尊重,这样可以“赢得”孩子,获得孩子心甘情愿的合作,而“坚定”却是让我们尊重自己,并尊重当时情形的需要,减少“赢了”孩子而带给孩子的伤害,让孩子们学会自我约束。教育孩子需要忍让,需要智慧,需要耐心,更需要尊重。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娇纵的管教孩子的方法。孩子只有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学会使他们受益终身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这是这本书的一个大前提,也是一个宗旨,如果我们能带着这个前提走在教学的道路上,相信,我们在对待学生的问题上,出现再大的问题,都能通过正面管教的方法得到解决或真正的改善。
其次,理解以下四种错误目的:1.寻求过度关注——错误观念:只有在得到老师的关注时,学生才有归属感。2.寻求权利——错误观念:只有当学生自己说了算或至少不能由老师对我发号施令时,我才有归属感。3.报复——错误观念:学生得不到归属,但他至少能让老师同样受到伤害。4.自暴自弃——错误观念:不可能有所归属,我放弃。这几种发生在学生中的错误目的其实是他们行为不当的真正的内在原因,也是他们出现问题的内在驱动力。 但作为老师,我们往往只能看到学生们的负面表象,而看不到表象的实质,很多问题也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如果我们老师能真正解读了孩子行为背后的东西,也许许多问题我们处理起来就会容易的多。
最后,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一个丧失信心的孩子。如果我们能够牢记,在不良行为的背后,是一个仅仅想要有所归属并且不知道该怎样以一种恰当、有效的方式来达到这一目标的孩子,我们对不良行为就会有不同的感觉。而且,仔细审视一下是否是老师的行为招致了孩子相信自己无多归属或没有价值,也会有帮助。如果我们能正确认识到孩子的行为是以目的为导向,并意识到孩子行为背后的目的首先是寻求归属感和价值感,我们对待孩子的不良行为的态度就会不同了,我们应该反省自己的言行,是否忽略了孩子的感受,或者伤害了孩子的感情,才招致孩子缺乏归属感和价值感的。
《正面管教》这本书,它不仅仅是一本育儿、育生的指导性书,还是指引我个人成长的书籍。有时我会反复读它,相信它能引领我在生活和工作中都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