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博文
恩与威——《40岁,开始学做教育》读后感
发布时间:2019-02-13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王佳佳

恩与威

——《40岁,开始学做教育》读后感

王佳佳

今年的过年,因为耳边没有了炮竹声而显得尤为清净,记得之前每次过年,有炮竹声围绕的每一个清晨,我们又会感叹,为何不能安静的睡一个回笼觉,世界万物总是有着它的正反两面,就好比教学中的恩与威,恩是恩慈,是柔,是爱心;威是威严,是刚,是严厉。单独的恩与威都有一定的功效,但只有恩与威放在一起,才能极大地彰显各自的价值。如果过年,鞭炮可以继续鸣响,只是在某些规定的时间段进行,我想,那会不会是动静相宜的绝美感受?!

在吃喝玩乐的假期中,令我愿意这样深刻反思缘于上海市平和双语学校万校长的一本书《40岁,开始学做教育》。当时第一眼被它的封面和书名所吸引,灰色的封面,在五颜六色的书皮中,它显得有些暗淡却沉稳,可能是我发现了它色彩的独特,接着便是书名封面那一句:“人生自40岁开始,作为教育者,我才刚上路呢。”瞬间反问自己:“那我们这些青年教师呢,已经在路上,是否真 的懂得了教育呢?”抱着这样的心灵互问,我翻开了它。。。。。。

尤其喜欢万校长书中所谈及的恩与威,万物都有两面性,正反极,取其一,或许容易,但两面兼顾,却很难驾驭。

万校长写到:最好的状态,是让学生像鱼儿在水中一样,自由生长,逍遥自在。这才是人与万事万物的本真属性。恩也好,威也好,都是浮云,不必过分强求。该施与恩惠的时候施恩,该树立威信的时候树威,不必刻意反对什么,也不必刻意追求什么,缘在则聚,聚尽则散。我一直相信这个世界是平衡的,既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施与恩或威,如果以破坏自然法则为代价,造成自己或他人极大的牺牲,其结果一定是惨烈的。

就像我们的教学,面对我们的学生,如何对学生有爱又在学生面前有一定的威严,是需要我们很好的去把控的。术科课堂,本就该是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但往往会因为个别学生的“大闹天宫”,而导致教师的“火冒三丈,”所以作为教师,我们首先要懂得课堂的法则,懂得不同层次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然后针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引导。对于调皮的学生,你对于他的恩,可能在于有次他因身体不适,而你给他特殊的温暖,融化了他顽固不肯让他人靠近的内心。对于听话的学生难免犯错,你给与他的恩可能在于你对他的信任,而不是不分青红皂白的猜疑。对于调皮学生的威,可能是当机立断的决定或者一个眼神提醒。对于听话的学生,可能你只需要做到以身示范。。。所以,我觉得面对不用的学生,我们施的恩与威也是要“对症下药”的。

慢慢的我发现,无论是课堂,还是我们的生活,或者是我们做人,这其中的道理都是相通的,关键在于你的内心,如果去选择,如何去看待,如何去做。正如末尾,万校长写的那段话:也许有人不理解,为什么教育者而言,四十岁才是出发点。我的理解正如孔子所说:“四十不惑。”所谓“不惑”,并不是没有困惑,而是不再困惑。“惑”字的结构很能说明问题。上面是一个“或”,下面是一个“心”,因为这个世界有太多的或然,因此内心感到困惑。什么时候不再困惑?就是内心知道自己的选择,不会被外部的纷纷扰扰所左右时。而对选择所带来的可能性,也能够坦然接受,不后悔。以上这段话,我很喜欢也很认同,和大家共勉:愿我们无论在教育的这条路上,还是生活的那条路上,面对困惑时,都刻意做出你内心的那份选择,并且不后悔!愿我们的新学期,有新的目标,新的选择,只要你准备好了,任何时候都不嫌晚,无论你20岁、30岁、40岁、还是50岁。。只要你内心想开始,一切皆有可能!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Copyright© 2018 常州市新北区薛家中心小学 版权所有
    地 址: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薛家镇 邮编:213125 苏ICP备08007291号
    联系电话:0519-85951757,85953527 传真:0519-85950502 电子邮件:czxjx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