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竹桃》评课
早春二月,草长莺飞。我们全体语文组老师,沐浴午后阳光,聆听了两节散文教学,沉浸于优美的语言文字,真是一种美的享受。
曹俊老师执教的《广玉兰》聚焦矛盾表达方式的探究,让我感受了散文表达方式中矛盾冲突居然也能如此具有魅力。徐佩老师执教的《夹竹桃》思路清晰,过渡精巧,抓住韧性,从内容和表达上渗透和落实,目标达成度很高,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夹竹桃》教学片段:
师:夹竹桃的韧性体现在哪里?默读第4小节,你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夹竹桃的韧性?在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写上一些体会,留下思考的痕迹。
生交流讨论。
……
夹竹桃到底陪了哪些花?我们分角色读一读。
班级学生分成两组,一组读一年三季其他花的语段,一组读描写夹竹桃的语段。
师:课题为“夹竹桃”,季老为何在这里洋洋洒洒用来148字,一口气介绍了14种夹竹桃以外的花,却只字不提夹竹桃?
生:这样是为了对比衬托出夹竹桃花开三季,花期之长。
生:这样使夹竹桃和其他花比较,其他花都争奇斗艳,但是一季就败了,只有夹竹桃,谦逊而坚韧。
教师小结,并板书:对比衬托。
点评:徐老师此教学板块的设计通过对比朗读,一次次强化夹竹桃的特点和品质。在花团锦簇的春天,夹竹桃不争春;在满院生辉的夏天,夹竹桃也不闹夏;在只剩玉簪花和菊花的秋天,夹竹桃也不悲秋。反复朗读中,学生内化了作者描写夹竹桃的表达方式,层层递进地理解了夹竹桃的谦逊和坚韧,在对比朗读中,也将不同的花和夹竹桃进行对比衬托,不断的对比中,内化了语言,攻破了教学重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