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水不忘挖井人》,是一年级下册第1篇课文,和本单元的其他三篇活泼而充满童趣的课文相比,这篇课文语言简洁朴实,情感真挚,在引导学生领悟伟人风采的同时,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反思第2单元的教学,主要有以下几点感悟。
一、 课前铺垫应更充分。这篇课文因时代背景较久远,一年级学生与之有距离感,并不能深刻领悟文章的内涵。在课堂上的自主提问环节,学生会提出“为什么乡亲们要立一块石碑?”,“为什么毛主席要带领战士和乡亲们一起挖井?”像诸如此类的问题,影响了课堂教学的进程,也使问题的讲解比较生涩空洞。在教学时,老师需要讲解相关背景知识,包括红井的故事,毛主席带领新中国革命的过程,沙洲坝的环境介绍等等,融入图片和儿歌、视频等等,给孩子形象化的感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 生字教学应更有条理性。本文的生字集中在一二两小节,可以归纳出三组词串,在朗读词语的基础上过渡到句子段落的学习,集中识字的同时又有随文识字,使识字方法多样化。但我的教学过程中,对一些生字的教学不到位。未能从音、形、义等多个角度教学汉字。如在教学“叫、以、没”这三个四会字时,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放手学生自主识字,但在学生说完后我没有进行及时的总结,也未能够抓住优质资源,因而学生们对这三个字的理解比较零散,未能整合在一起,一节课下来对生字的收获和提高并不多。
三、 朗读教学应把握关键词,重点指导读好长句子。这篇课文长句子较多,应通过多种形式朗读,首先,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在强调关键词的同时,引导学生想象画面,结合课件,设身处地的感受文本内容。其次,读好轻声词,如“村子、乡亲们、很远的地方”等等。再次,注意句子的停顿,词语的连读。在以后的课堂中我需要改进以上问题,备好每一个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