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是一首节奏欢快,朗朗上口的现代诗,文字优美。诗的主题非常明确,号召少年儿童积极参加植树造林活动绿化祖国,美化我们的家园。对于环保问题现在的孩子在嘴上都能说出一二,但实际行动还是不能令人满意的。教学这首诗歌很容易上成空洞的说教课,为避免这种尴尬,我尝试着从诗歌的特点入手感受诗歌内容品析诗歌主题。
1、在反复诵读中了解诗歌特点。
2、在想象场景中感受诗歌内容。
两处想象,孩子读活了诗歌的语言文字,读懂了植树造林给自然、人类带来的真切变化。说教在这里变成了体验,相信体验能产生冲动。面对即将到来的植树节,面对春光无限的大好季节,“植树造林从我做起”定能化为孩子们的共识与行动。
2暖流
“暖流”一词贯穿了全文。“暖流”原来指一种自然现象,显然文章课题有着全新的深刻的含义。怎样引导学生凭借语言文字来理解体会“暖流”在文章中的特殊含义,是本课教学的目标,也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所以我想,整堂课的教学应该从课题这个点切入。
3《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是冰心写的一篇散文,课文以欢快的笔调描写了生机勃勃的“赶春”的儿童和春天里充满着旺盛的生命力的花儿。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理解花儿和儿童一样是那么生机勃勃,令人快乐的。难点是理解“为什么作者说‘只拣儿童多处行就能找到春天。为了提高课堂的有效性,我设计了几个环节来落实重点,突破难点。初步感知了课文内容后,我就紧抓课文的题目展,开教学 “找找文中描写了哪些地方儿童多”。然后交流板书:颐和园门口、知春亭畔、湖边、玉澜堂。这正是作者的游览路线。以作者的游览路线为抓手引导学生分段,,便于学生很好地理清文章思路,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4 《早》
是一篇以物喻人散文,主要记叙了三味书屋的陈设,后园的梅花和鲁迅书桌上“早”字的来历,文中借梅花“开得早”赞扬了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教育人们要学习这种品质,做“东风第一枝”,暗示人们要珍惜时间。课文把对书屋的工笔描写与对梅花的写意描写结合把现实的静态描写和对历史的动态描写相结合把借物喻人和直抒情相结合,使得今天的三味书屋依旧充满文化气息,依旧折射出伟人的不朽精神。
教学第一课时,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练习把课文读正确、流利,指导朗读的同时结合生字新词理解的检查和指点。在学生初步熟悉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的叙述条理和主要内容。教学第二课时,我主要采用抓住文本的重点和难理解梅花的早和鲁迅的早,进而指点学生沟通梅花的早和鲁迅的早二者的联系,感受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伟大品格,并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初步领悟“时时早,事事早”,做“东风第一枝”的人生道理,从而突破文本的教学难点。
5《游园不值》
是第十册《古诗两首》中的一首赞美春天的著名诗篇,为宋代诗人叶绍翁所作。诗中描述了诗人原想访友赏花,不料轻敲柴门]却许久未开,遗憾之余揣测大概是园主人怕外人践踏青苔,印上痕迹吧!正待离去时,猛然发现一枝粉红的杏花越墙而来,诗人因此而惊喜异常,不遇朋友的惆怅一扫而光。整首诗风流韵藉情趣盎然。其重点是在朗读基础_上理解内容和体会诗歌的意境难点是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纵观本堂课,语言节奏、赏析节奏都稍偏慢导致整体口语训练落实不够。课堂的精彩,应是学生的精彩“关注全体”仍是一-句口号。但愿自己就是那枝探出墙外的“红杏”,不断摸索收获更多。
6《梦圆飞天》教学反思
《梦圆飞天》这篇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生动详细地记叙了“神舟”五号飞船载着航天员杨利伟首次飞行太空的过程,表现了中国人民实现飞天梦想的无比喜悦与自豪。《梦圆飞天》是一篇通讯报道,报道了我国的“神舟”5号飞船发射 成功的过程字里行间抒发了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感。我在教学时注意了以下几点:从课题入手,课堂抓好朗读的训练,如“人们盼望已久的、凝结着中国人民心血,寄予着中国人民飞天梦想的“神州”五号就要起飞时,让学生想象当时人们紧张的心情朗读时强调语速稍快,突出重音,表现出这种紧张之感。“神州”五号发射成功了,当时人们是何等的兴奋“澎湃的激情、胜利的喜悦和无限的自豪”是并列的三个简短的分句,朗读时,要学生注意读出节奏感,读出内在的一层比一层更强烈的思想感情。
7火星一 地球的“孪生兄弟”教学反思
这篇说明文在语言表述上具有鲜明的形象性一“这兄弟 俩长得太像了....”具有强烈的探究性一“火 星.上的水是从哪里来的呢?”“火星上的水原本可能比地球还多,为什么没能留住呢?如果地表下真的有生命,它们是什么模样,是怎样生存的?具有特殊的情感性一“40多 亿年前,火星与地球逐渐诞生了。”因此,学习文章生动鲜明的语言条理清楚的表达方法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所在。
8《神奇的克隆》
这是一篇介绍克隆技术的科普类说明文,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了有关克隆技术的科学知识。1精心设计导语激发学生兴趣。我用《西游记》中孙悟空故事引出课题,学生兴致盎然,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学生很快进入了学习状态。2.教学本课时,我采用我校高效课堂教学的四步模式尝试教学,主要在“设疑探究”中精心设计问题,以便学生自学、合作、探究。根据本课特点,在此环节中我设计了六个小问题统领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