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铃铛舞》教学反思
苗家铃铛侗家箫,阿细月下把舞跳。本单元引领孩子们初步接触我国民族民间音乐,领略苗家岭下清脆的鸟鸣、响铃,侗家寨子幸福的箫声、歌声。 歌曲《铃铛舞》是一首富有苗族音调特色的儿童歌曲,歌词生动,旋律流畅,朗朗上口。歌曲为三四拍,一段体结构,由四个乐句组成。第一、第二乐句连贯优美,栩栩如生地展现了一个戴着铃铛的苗家小姑娘的美丽形象,第三、第四乐句是欢快、跳跃的,表现了他们载歌载舞的欢乐景象,是全歌的主题所在,三年级学生对少数民族音乐接触的比较少,所以教学的开始,伴着高亢嘹亮的苗族飞歌由苗寨风情的幻灯导入,让学生对苗族有初步印象,建立好奇与喜爱的心境,感受西南少数民族独特的印象。根据三年级学生活泼好动的年龄特征,安排在学跳苗族舞蹈律动中,熟悉歌曲旋律,体会歌曲情绪,为有感情地唱好歌曲作铺垫,让学生最后能以载歌载舞的方式表现歌曲,展现歌曲。
在朗读歌词部分,这一环节主要培养学生节奏感,对歌曲《铃铛舞》舞蹈韵味进行感受。学唱过程中,我要求学生从哼唱到带词唱,然后提出不会的部分,先由其他同学帮助解决困难;大家都觉得困难的部分由教师演示、范唱,这样突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也培养了他们合作精神。
表现歌曲部分,给学生一个充分展示自己的小舞台。学生创造性的表演使大家表演经验得到丰富。在互相评价中他们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得到培养。教师与学生之间共同表演,增进了同学之间、师生之间民主平等的关系以及和谐亲切的学习气氛。
表现歌曲部分,给学生一个充分展示自己的小舞台。学生创造性的表演使大家表演经验得到丰富。在互相评价中他们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得到培养。教师与学生之间共同表演,增进了同学之间、师生之间民主平等的关系以及和谐亲切的学习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