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博文
3月评课稿《夹竹桃》
发布时间:2019-03-28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夏晴怡

     周四下午我聆听了曹俊和徐佩两位老师精彩的语文课,受益良多。下面就徐老师的一个教学片段说一说我的感受:

      其中徐老师让学生轻声朗读第4自然段,画出你认为体现了夹竹桃韧性的句子,再读读画的句子,简单写下自己的体会。 
1) 句1:“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抓住“又”,感受夹竹桃一朵接着一朵,常开不断的韧性;抓住“嘟噜”感受到每朵花都很饱满、很可爱,一串花挨挨挤挤,热热闹闹的景象,进而感受语言大师用朴实的数量词展现花开的活力与韧性的高明之处;抓住“悄悄地一声不响”感受夹竹桃旺盛却毫不张扬。) 
(2) 句2:“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 
(3) 句3:“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 
在理解夹竹桃的“韧性”,抓住文本中的关键词句读读品品,感悟词语在语境中的恰当意义,推想这些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并在此基础上出示了季羡林先生的生平资料,学生读后,有了一种“顿悟”之感:作者喜爱夹竹桃,赞美夹竹桃的韧性,是为了告诉我们“韧性”就是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向困难低头,这是作者发自内心的呼唤。在细细地咀嚼和领悟中,学生走进了季羡林的精神世界,加深了对“韧性”的感受,也加深了对人物的情感体验。此时,结合造句的训练,让学生动笔写下自己的感受,夹竹桃的韵致和作者的情致都融入其中了,学生理解与鉴赏能力得到充分提高。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Copyright© 2018 常州市新北区薛家中心小学 版权所有
    地 址: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薛家镇 邮编:213125 苏ICP备08007291号
    联系电话:0519-85951757,85953527 传真:0519-85950502 电子邮件:czxjx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