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和喜鹊》是一篇简短易懂的课文,讲述了树和喜鹊从孤单到快乐地过程。这篇文章的重难点主要是引导学生体会喜鹊和树从孤单到快乐的心情变化,以及变化的原因,从而引出课文主题:有了朋友才会快乐,引导学生体会友情的重要性。
课堂伊始,我用一幅喜鹊的图片导入课文,让孩子了解民间传说听见它的叫声会有喜事,所以叫喜鹊,它是吉祥的象征,民间有“鹊桥相会”的传说,还有一句谚语,介绍完喜鹊,让学生再来和它打打招呼,“招呼”也是本课的生字,这个时候可以相机教掉,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只让学生读了这个词语,但这两个字是四会字,所以其实可以随手就带着学生写掉,而且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可以放手让学生观察,这个细节是在我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需要改进的。
我在教学第一、二自然段时带领着学生找出三个“只有”以及三个短语“一棵树”、“一个鸟窝”“一只喜鹊”抓住关键的词语入手,在品读中体会树和喜鹊的孤单,自然而然的引导学生理解“孤单”的含义。在教学“孤单”时,我联系《日有所诵》上学过的儿歌,“一条小鱼水里游,孤孤单单在发愁”帮助学生理解这个词语的意思,还进行扩词补充,如“形单影只”等。
在教学第三、四自然段时,抓住关键词“好多好多”、“都有”,在指导学生朗读地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树和喜鹊的数量很多,并出示相应的图片,与第一自然段描写的内容进行对比,感受喜鹊和树的数量多。
在教学第五六自然段时,重点指导朗读,读出喜鹊的热闹和快乐,引导学生积累“叽叽喳喳”、“安安静静"等类似的词语,体会喜鹊的快乐。在学生充分朗读和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树和喜鹊为什么会从孤单变为快乐,学生基本上都能答到:因为树和喜鹊都有了邻居,在这个基础上需要老师再引领着学生往前走一走,就能达到课文的主题。
这篇课文用生动的语句和细腻的语言描写了树和喜鹊由孤单到快乐的生活经历。告诉学生有了邻居,有了朋友,大家一同玩耍,一同游戏,才能享受快乐的生活。是一篇很有趣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