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博文
三月反思(低年级古诗教学反思)
低年级古诗教学反思
发布时间:2019-03-31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吴宏露

三月反思

(低年级古诗教学反思)

从小学低年级开始,教材中便蕴含了许多古诗文。即使考虑到低年级学生年龄小,阅历浅,知识有限,语文教学大纲对低年级古诗的教学目标定得较低,但古诗的教学还是存在难度。在教学一年级的第一篇古诗课文《静夜思》,我遇到了以下两大困难。第一,很多学生早已能够熟读成诵,在学习上存在“自满”心理,不愿意专心听讲。学生自以为会,其实还停留在无心成诵,并不明白内容的层次。第二,虽然《静夜思》是一首语言浅显的古诗,但是大部分学生根本没有此种经历,更没有此种情感体验,理解困难。教学完本课,感觉效果不佳,反思该如何做好小学低年级古诗教学。

    第一,明确学习目标,端正学诗态度。在预习之初,就要告诉学生学习目标。例如,“老师知道很多同学已经会背诵这首古诗了,但是老师希望同学们能认真预习,通过自己的认真预习去明白这首诗到底写了什么,到底表达了什么。”在课堂教学之初,再次明确学习要求。例如,“为什么大部分同学会背的古诗,我们还要花时间去学习?因为古诗里藏着很多同学们还不知道的知识。只有认真学习的同学才能掌握古诗里的知识,而不认真学的同学只会背古诗,其他一无所获。”通过一而再,再而三地明确学习我们熟知的古诗的目标,打压学生的自满心理,激发学生新的求知欲,端正学生学诗的态度。

    第二,借助图画理解诗意。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大都展现出一幅幅栩栩如生、形象逼真的美好景画。在诵读过程中要善于运用情境图,让学生形象地了解古诗意思。《静夜思》这首诗书本上只有一轮明月,并没有关于古诗内容的情境图。教师就需要自己去搜集图画资源。在诗意理解上,我总共两次借助图画帮助学生理解诗意。第一次,借助图画理解古诗核心内容。图画内容如下:李白站在井边抬头望月亮,他的脑海里出现了一个屋子,屋前坐着他的父母。首先,帮助学生理解“床前明月光”的“床前”指的是“井边”。其次,帮助学生理解李白欣赏明月时心里想到了自己的家乡和家人这一核心内容。第二次,借助图画理解“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一重要内容。先出示明亮的月色下大地状态的图片,再出示白霜的图片,在对比中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诗人说月光洒在地上像地上泛起了一层白霜。

    第三,与学生相似的情感体验建立联系感受诗情。思乡之情是人类普遍的情感,很容易引起成年人的共鸣。但是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这是他们从未体验过的情感。他们时刻生活在父母的身边,没有独自一人长时间离开过自己的家。那么,就不让学生去体会诗情了吗?有些人认为诗词中深层次的情感,自会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文学素养的提高而逐步领会。我们只需要要利用儿童时期的记忆力,要求学生多背点经典诗文,不求甚解,但求熟背。但是,我认为这适用于学生理解不了的某些情感,有些普遍的情感学生是可以理解或者说可以部分理解。例如,本诗中的思乡之情可与孩子想念爸爸妈妈的情感建立联系。此阶段的孩子对于爸爸妈妈的依赖还是很大的,对于爸爸妈妈的情感还是极其浓烈的。例如,爸爸妈妈出差不在家,就可以体验到对爸爸妈妈的想念之情。这与诗人远离家乡的思乡之情是一致的。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将诗情做稍稍地转化,让学生理解这样的情感。以后,随着学生的成长,他会越来越接近这种情感。

    古诗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是语文教学重要资源。要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诗的美妙,获得情感体验,不下一番功夫可不行。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Copyright© 2018 常州市新北区薛家中心小学 版权所有
    地 址: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薛家镇 邮编:213125 苏ICP备08007291号
    联系电话:0519-85951757,85953527 传真:0519-85950502 电子邮件:czxjx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