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燃十岁生日蜡烛,照亮生命成长幸福
——评三年级班队活动
十岁是孩子们人生中一个重要的阶段,3月21日,以十岁生日为契机,三年级承办了“点燃10岁生日蜡烛”主题班队活动。在这次活动中我感受到生命成长的幸福,感动之余,也有思考:如何在活动中生长育人价值?仪式教育的关注点有哪些?
感谢花叶老师及黄金萍老师班主任工作室的精心准备,为我们呈现了这次精彩的班队活动。
我最直接的感受是满满的幸福与感动。幸福是心灵的醉意,这次活动的落脚点也正是队员们心灵的体验与感悟。一开始的导入游戏“猜猜他是谁”,展示学生小时候的照片,队员们互相猜测,激起了孩子们参与活动的好奇与热情。第一篇章“追忆似水童年”,学习部展示身高、体重统计图,他们分工合作制作表格,借助同学妈妈的帮助,绘制电子统计图,学生们从最明显的外在体态变化感受自身的成长。第二篇章“智慧十岁生活”,宣传部通过多媒体分享班级同学日常生活及节日活动的照片,展示校园生活,学生在集体中记住成长过程里点滴的美好。第三篇章“聆听寄语,感恩有你”,无论是家长的诗朗诵还是学生对家长的回应,都让我们感受到在孩子的成长中,爱是主旋律。龙应台在《目送》中说,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听家长朗诵爸爸妈妈写给孩子的一封信,最后一句话令我不由泪目,“下一个十年,我们依旧陪着你,这封信,等我们老了,你读给我们听”。孩子们从内心深处感受到父母无私的爱,生发出感谢生命、感恩父母的情感。最后篇章“播种希望 ,憧憬未来”,学生们一起吃蛋糕、许心愿、共同宣誓,感恩、担当、幸福、成长四大主题贯穿整个活动,也沉淀在孩子们心灵深处。
此次活动仪式感强,但也有些小小的遗憾,缺少生长感,育人价值未真正放大。新基础教育认为“育生命自觉”是期望在生命全整意义上的自觉。人们内心世界丰富、复杂,教育在于促使学生精神世界逐渐丰满与美善,应成为“生命自觉”成长的导引与促进力量。如何在此次活动中生长育人价值?我总结了两方面:
(一)尽力用足资源
学习部出示全班同学身高、体重统计图后,可以让学生们通过数据直观发现不同阶段谁最高、谁最重,再让这些孩子说说成长过程中的感受,这样数据就活了起来。在孩子们为父母诗朗诵的环节中,有位朗诵的小姑娘情难自已,哽咽哭泣,这时候,老师可以及时介入问一问孩子为什么落泪,给孩子亲口说出内心感受的机会,也让其他孩子说出此时此刻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挖掘教育资源。孩子们把愿望写下来,随后就切蛋糕,其实,在吃蛋糕之前,可以让愿意表达的孩子说出自己的心愿,感受成长,期许未来。
(二)正确处理点面关系
因为这是一次集体生日活动,所以宣传部在展示学神活动时,应以全班同学都参与的活动为主,抓住全班同学的资源,这比展示个别同学的活动更有集体意义,能让所有学生产生共鸣,真切体会到在集体中的成长。诗朗诵的参与者是四位家长和四位孩子,虽然全班同学和家长们都在诗朗诵及音乐的感染下心有所动,但是十岁生日是大家的,父母与子女的深情更是大家都共有的,如果能让每位家长和孩子都融入进来,那么我想感受会更深切。孩子们的成长有家长的见证,也有老师们的日日悉心陪伴,若这个班级的全体老师都到场陪孩子们过生日,这个生日一定更令人难忘,体现学生成长的全员参与,仪式感更强。
当然每个个体都是特别的,每个家庭的相处模式也不相同。在活动中应考虑个体的独特性,加入有针对性的亲子活动,如一对一写信、回信,亲子间亲密对话,更显具体真实。撼动心灵,真实自有千钧之力。
仪式教育有其独特的魅力与价值,为了创新仪式活动内容形式,让仪式教育活动与时俱进,袁校长指导我们关注三点:
(一)仪式的符号
符号是一种象征物,用来指称和代表其他事物,符号也是一种载体,它承载着交流双方发出的信息。现今社会,符号丰富多样。这就要求我们用心去收集那些贴切主题又被赋有独特意义与内涵的符号,比如生日活动中的蛋糕、礼物、贺卡等。
(二)仪式的情境
仪式的渲染力离不开或震撼感官或渗入心田的特定场景,活动场地的布置需精心设计。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所以音乐对氛围的渲染也很重要,选用适切的音乐,增强仪式感。
(三)仪式的行为
仪式的程序需要有过程感,学生参与其中做什么需合理设计,围绕主题,层层推进,既呈现形式又达到育人的目标。
一次难忘活动记录成长的节点,四篇动人乐章共谱生命的喜悦。点燃十岁生日蜡烛,照亮生命成长幸福。借用黄金萍老师的话说,要做一名有温度、有深度、有美度的班主任。在感动中思考,在活动中创造,与孩子们一起在学校生活中实现生命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