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枝的学问 教学反思
《剪枝的学问》是一篇记叙文,记叙了“我”在桃园看王大伯剪枝并了解到剪枝的原因,给了我们这样的启示:“减少”是为了“增加”,减去又粗又壮的枝条是为了剩下的枝条能更好的吸收营养,更好的生长;也告诉了我们:生活处处有学问,我们要做有心人。
古人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教学过程中,我首先让学生围绕以下几个问题进行自学:王大伯为什么要剪枝?剪枝是为了干什么?剪枝有什么学问?到底要告诉我们一些什么道理?让学生带着问题初读课文,并画出描写“我”心理变化的词语,再组织学生讨论,很快学生便会知道作者的心理发生了这样的变化:“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学生知道了主人公的心理变化的过程,也就理清了文章脉络,文章脉络一目了然了,学生感悟文本便会水到渠成。
陶行知说:“人人可以做我们的先生,随手抓来都是活书,都是学问,都是本领”。在课文教学之后,我告诉学生:生产劳动中蕴涵着丰富的知识,各行各业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能人。我们要随时留心周围的事物,注意向生活学习,向一切有经验的人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