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周四下午,花叶老师和三3班的孩子们,为我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的班队活动。活动的主题有温度,活动开展有美度,活动主旨深度,重仪式感,在仪式中升华自我。
本次班队活动主要有以下几个亮点。第一,能够围绕成长节点选择主题。10岁生日是孩子成长的一个界碑,意味着孩子告别顽皮淘气,学习更多的本领,懂得更多的道理,承担更多的责任,付出更多的关爱。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通过活动体验,唤醒学生感悟生命的能力。第二,巧借家长和专业教师的资源,为了让学生更直观的感受到自己的成长,请数学老师家长精心制作了电子统计图,家长声情并茂的配乐诗朗诵,给孩子们送上10岁寄语,浓浓的亲情蕴含其中,感人至深。第三,老师带领孩子们走出校园,来到广场。体现了活动时空的开放性,孩子们参加薛家镇组织的志愿服务日大型活动,以实际行动倡议大家,形成垃圾分类意识,形成人人关心人人参与环保的良好氛围。
但是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这节课充满仪式感,但是生长感不够明显,课堂所呈现的资源没有深入的挖掘,育人价值没有很好的体现。整节课有亲子互动,生生互动,可以让孩子们自己说一说成长意味着什么?而不仅仅停留在对身高体重的观察,且可以在童年照片的这个环节,加入父母的10年变化照片,学生在感知自己成长的同时,也感知父母的变化,产生感恩之心。另外,照片的呈现方式可以进一步的调整。老师在设置童年照的时候,选择的是孩子婴儿时期的照片,建议孩子的年龄再放大一点,这样呈现的照片资源有更多的猜的空间,也更有趣味性。在第二篇章讲到学生的垃圾分类时,还可以让孩子具体的说一说,你在生活中是如何承担责任的?这样不会太突兀,学生的参与面也可以更广一点,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责任和担当。在第三篇章诗歌朗诵,如果能让家长有针对性的提前准备家长寄语,这样可以实现点对点的互动,可能比各位家长直接在前面诗歌朗诵效果好,在朗诵过程中有一个女生潸然泪下,教师可以在这时可以充分利用资源,适时的介入,引导其他学生也感悟这种浓浓的亲情,从而点与面相结合,从而在他们心中更好的播下感恩的种子。这是我一些不成熟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