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博文
4月评课稿
发布时间:2019-04-21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王翔

  4月18日,有幸聆听了牟小青和蔡燕两位老师的《音乐之都维也纳》和《我和祖父的园子》这两堂课,感受颇深。接下来我主要针对牟小青老师的这堂课做以下几点粗浅的感受与大家交流:

  《音乐之都维也纳》是一篇流淌着音乐、呈现着美景、抒发着向往的优美的散文。教学这样的文章,着眼于“欣赏”:欣赏美妙的音乐,欣赏美丽的景色,欣赏优美的文本语句,欣赏课堂上师生思维碰撞产生的智慧,欣赏通过课堂演绎所生成的内容更为广泛,内涵更为丰富的全景式散文。从上述角度出发,纵观谈谈我的整堂课的教学,感觉有以下几点比较明显:

  一、教学目标明确。本堂课就是引导学生从三个方面理解为什么把维也纳称为音乐之都。课堂中,老师带领学生逐步分析,感悟文本,从字到词到句道段的教学,清晰有效。

  二、条理比较清晰。在教学中,通过紧扣每节中心句,通过重点词句的朗读、感悟,配以图片或者音乐等形式的直观辅助理解,来加深学生对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认识,来感受音乐给这座城市带来的无穷魅力。

  三、教师的教学用语简洁、明了,富有散文语句优美的色彩。在教学中,老师的导入语,过度语,总结语,有效的带领学生理解文本,感悟音乐之都的魅力。

  四、能结合课文的教学,强化对学生进行拓展性说话训练、思维训练,又能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引向深入。如:拓展延伸: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___是____的摇篮。(理解摇篮)*模仿写话:按照第三小节的写作方法,选择一个话题,把内容写具体。

  在教学难点的突破上值得多花功夫。如对摇篮的理解,课堂中只是叫了一位同学组句理解,没有继续深入。在概括文章中心句时,没有很好的引导学生理解第三个中心句的意思,为什么要那样概括,学生还没有更好的理解文本。在整个课堂中音乐的氛围在浓厚点效果会更好。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Copyright© 2018 常州市新北区薛家中心小学 版权所有
    地 址: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薛家镇 邮编:213125 苏ICP备08007291号
    联系电话:0519-85951757,85953527 传真:0519-85950502 电子邮件:czxjx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