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下午,我有幸在本部多媒体教室聆听了吴老师的一节语文课,听后我感触颇深。作为新老师,她反复磨课,不断修改。有了这些前期的努力,才能为我们呈现了一节精彩的语文课。
本节课思路清晰,结构完整。上课伊始图片导入,引导学生从形状,颜色,大小等角度,直观感知荷叶,在学生交流感受时进行评价,肯定学生关注的不同角度,并相机出示第一自然段“荷叶圆圆的,绿绿的。”进行朗读的指导,导入清晰而有情趣。接着,让学生带着问题初读课文,找到荷叶家的4位客人;之后再读课文,以学定教,随文识字。板块清晰,层层递进。整节课紧扣低年级教学目标,将识字与朗读有机结合起来,以读促悟,带领学生进入夏日荷塘的美好情境中。下面我将从三个方面对本节课进行简单的点评。
一、识字有趣,且在趣的基础上各有侧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识字教学有理趣。在教学“鱼”这个生字时,出示古文字,图文结合,更巧妙的是教师没有直接告诉学生图文之间的关系,而是让学生自主发现,把文字图片一一对应,找到鱼头、鱼身、鱼尾,在学生说的同时,教师适时范写,更充分感知,借助生字的汉字文化形象,感受汉字之美。2、识字教学有情趣。吴老师整节课大多采用随文识字的方法,先读书后识字,读中识字,生字教学始终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在讲到小水珠这一段时,带领学生进入到小水珠的世界,观察图片,带上动作,学习生字“摇、躺”直观的让学生感受到,汉字偏旁与字义的关系。3、识字教学有智趣。在写字教学环节,老师巧妙的选取“机、朵”这两个有共同特点的汉字,引导学生在已有书写经验的基础上,自主发现汉字的形体变化,体会汉字的变化流动之美,感受中国汉字的奇特。识字教学扎实而又不乏灵动。
二、朗读有法,在法的指导下提升学生的朗读水平。吴老师的课堂上,朗读形式多样。有指名读、齐读、带动作读、比赛读等,将读——演——评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充分感知到荷叶在4位客人眼中的不同姿态。教师深入解读教材,在朗读指导时尤其关注第5自然段出现的较难读的长句子。老师在这里采用比较朗读的方法,比较不同,找到关键词语重读,且巧设闯关游戏,符合低年级学生需求,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目中有人,将课堂充分还给学生。教学时,没有将4位伙伴的话一一罗列,而是采用以学定教的方法,让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小伙伴,学习所在的自然段。在学习对应自然段时,也是在和学生的一问一答中,相机学习生字,过度自然,师生互动自然流畅,使得学生的语言表达更加的真实生动。另外在课堂中融入小组合作识字。一年级下学期学生初步掌握了一定的识字方法,小组合作识字是提升学生自主识字能力的有力途径。吴老师班级的学生,小组分工合理,对于生字研究充分,讨论热烈,可见吴老师平时的课堂上一直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上面的同学发言结束后,下面的同学进行适当的补充和点评,教师不忘适时的整合,将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融合起来。 三、但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这里我有几点不成熟的小建议。一、学生朗读语速过快,不够整齐。如的字短语的朗读不够轻短,个别同学在朗读句子时,词与词之间的停顿略显刻意。当个别同学朗读出现问题时,需要教师适时的引导,避免错误资源的扩大化。我建议句子朗读的指导应更有有针对性,可以从学生的评价中来,可以借助小老师的资源,也可以利用魔法棒进行停顿的指导,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进行朗读训练。一步步引导学生读好长句子,层层递进,使得课堂上的朗读教学有一定的生长感,掌握了读好长句子的方法。二、生字的教学,建议课件中直接放习字册或生字卡片,不要用印刷体,规范教学。三、教学中融入书后练习的内容,使得课堂教学的内容更加完整。四、板书可以更加完整一些。在4位客人的基础上,加上动词,比喻词等,引导学生相应梳理文脉,可能课堂教学效果会更好一些。
以上是我听课后的一些感想,以后还需多多学习,不断反思,逐步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力。